祝氏家谱网 祝氏宗亲网 祝氏家谱族谱简介
今天要和宗亲们分享的是祝氏的来源以及概况和祝氏家谱字辈查询的内容,希望也帮助到众多的祝氏宗亲,对祝氏族谱编修起到帮助作用。
有关祝(Zhù)姓出处有四种说法,一说出自祁姓,为尧之裔;一说出自己姓,祝融之后;一说以官职为姓。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如今,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41位的姓氏。祝姓,在《第百家姓》中排名12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87%。
姓氏起源祝(Zhù)姓,源出有:
《祝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祁姓,出自西周武王给一支尧族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尧族后裔于祝地(今山东禹城,一说为山东长清祝阿故城),后建有祝国(今山东济南),为子爵小国,亦称铸国、祝柯国、祝阿国、东阿国。在史籍《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古祝国,黄帝之后。按古东阿,齐为柯,汉为祝阿县,属平原郡。平原郡故城,在今丰齐县东北二里,宋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齐州。唐天宝元年,改为禹城县,以县西南三十里有废禹息故城为名,在今州西北八十五里。”祝国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为齐国所吞灭,其地成为齐国之邑。祝国子孙们遂以国名为氏,称祝柯氏,后分衍为单姓祝氏、柯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祝氏读音作zhù(ㄓㄨˋ)。
源流二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裔颛顼之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左传》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按史书如《史记》中的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后共工氏作乱,帝喾遣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重黎被诛杀之后,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而在吴回的后裔子孙中,亦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皆称祝融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为祝氏之主源,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祝氏正宗。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ōu(ㄓㄡ)。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谱》、《路史》等的记载,古代有官职掌管部落、氏族、国家的祭祀活动,通鬼神、问吉凶,官名即称为“巫祝”。在古代的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类巫师皆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待遇极高,上古时期称为巫史、祝史、祝司、祝师、巫师等等。在典籍《国语》中记载:“楚令尹建尝问范武子之德于文子,文子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陈信不媿,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在史籍《左传》中也记载:“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其中所指的“祝史”,都属于这一类职官。在巫史、祝史、祝司、祝师、巫师这类行业中,教派诸多,互有交融,大多以世袭方式继承其职务,因此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祝史氏、祝司氏、祝师氏、巫史氏等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ōu(ㄓㄡ)。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吐缶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北魏时期,鲜卑拓拔部有吐缶氏(叱卢氏)部落,后在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吐缶氏(叱卢氏)皆改为汉姓祝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ù(ㄓㄨˋ)。 [1]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满语为Sitara 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属于满族大姓,世居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长白山盖吉(今长白山地区)、佛克顺(今辽宁新宾)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祝氏、赵氏、图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满族祝氏读音皆作zhù(ㄓㄨˋ)。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少昊时期属臣祝鸠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祝鸠,为上古时期少昊帝任命的一种官职,专门负责教化民众,商、周时期改称司徒。在史籍《左传》中记载:“祝鸠氏,司徒也。祝鸠,鹪鸠也,故为司徒,主教民。”在祝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祝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ù(ㄓㄨˋ)。
源流七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姬祝聃,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祝聃,亦称姬祝聃,是春秋初期的郑国上大夫,大将军,这在史籍《左传》中记载有:“郑大夫祝。”传说,祝聃骁勇善战,箭法尤精,在郑庄公姬寤生执政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负责执掌郑国的大旗“蝥弧”,即主力中军。在祝聃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祝聃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聃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ōu(ㄓㄡ)。
源流八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祝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祝詶,亦称詋詶、呪詶,即周王朝时期的疡医官,专职掌管医药,归属于天官府司管辖,也就是后世王室、皇家的大内药膳司官员,负责君主、王族、贵胄们的医药甄别、采集、炮制、煎熬,乃至监制膏、丹、丸、散、汤、剂等一系列成药。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疡医掌祝药。祝,读如注病之注,谓附着药也。或作呪,亦作詋詶。”在祝詶、疡医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祝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ù(ㄓㄨˋ)。
源流九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秘祝,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姓氏大观》中记载:“汉有秘祝之官,以官为氏,望出天水。”秘祝,乃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一个官职,其职责是天下一旦遇到灾祸,他就秘密地祷告上天,请求上天把灾祸从皇帝身上转嫁到某些大臣的身上。在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仿效秦朝,也设置了秘祝官。在秘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祝氏、秘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祝氏正确祝氏读音作zhōu(ㄓㄡ)。
得姓始祖轩辕(黄帝)、祝融(重黎、吴回)、姬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又称有熊氏,因长居姬水,改姓姬。初为轩辕氏部落首领,在坂泉(在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二为一。经并肩协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蚩尤,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因其子孙在周武王时封于祝,遂产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后有祝姓,而祝融亦为黄帝后裔,故祝姓尊黄帝为祝姓始祖。
1、郎峰六川祝氏世谱: 十二卷:[江山]
题名郎峰六川祝氏世谱: 十二卷:[江山]
作者祝万春纂修
版本民国26年(1937),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江山
堂号六顺堂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南北朝]祝辂; 先祖:[唐]祝岱; 先祖:[唐]祝尚邱; 本支祖:祝; 本支祖:祝公和; 先祖:祝真二; 先祖:祝远积; 本支祖:祝元七; 本支祖:[明]祝开; 本支祖:祝显五; 本支祖:祝显六
摘要参见清四十卷本《祝氏须江郎峰世谱》条目。六川支即出郎峰,内四十一世祖开,约於元明之际自郎峰迁余川(後改名霞川);三十九世祖迁祝家村,後改名古川。二十五祖远积之後自郎峰先徙竹和,再至凌峰,四十二世祖公和,自凌峰迁清川;公和子显五续迁滁川;四十二世祖真二子显六迁排川;真二长孙元七迁瀹川。是谱即六川祝氏世系之合编。卷一谱序、源流考,卷四至七世系,卷九像赞,卷十传记,卷十一艺文。
索取号3470
2、郎峰六川祝氏世谱: [江山]
题名郎峰六川祝氏世谱: [江山]
作者(清)祝锦煌纂修
版本清咸丰元年(1851),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江山
堂号陵金堂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南北朝]祝辂; 先祖:[唐]祝岱; 先祖:[唐]祝尚邱; 本支祖:祝; 本支祖:祝公和; 先祖:祝真二; 先祖:祝远积; 本支祖:祝元七; 本支祖:[明]祝开; 本支祖:祝显五; 本支祖:祝显六
摘要参见祝万春修《郎峰六川祝氏世谱》条目。存谱序、源流图等。
索取号3468
祝氏家谱网 祝氏宗亲网 祝氏家谱族谱简介
3、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题名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作者[作者不详]
版本清光绪17年(1891),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江山, 须江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祝辂; 本支祖:[唐]祝岱; 先祖:[唐]祝尚邱
摘要参见清四十卷本《须江郎峰祝氏世谱》条目。存卷载梅泉、郎峰、官田、柘杨、日山、黄荆陇、模溪、龙溪、石峰、龙峰、磐峰、庙底、塘边、锦川、林川、霞井、世宅、华峰、长安、石後、祝川、石溪、溪潭、江峰、雨石、秀峰、资圣、宅基等派世系、行传。
索取号3467
4、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题名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作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26年(1937),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江山, 须江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祝辂; 先祖:[唐]祝岱; 先祖:[唐]祝尚邱
摘要参见清四十卷本《须江郎峰祝氏世谱》条目。存日山派世系、行传。
索取号3486
5、暨阳洋湖祝氏宗谱: 十二卷题名 暨阳洋湖祝氏宗谱: 十二卷 作者 (清)祝渊泉...
题名暨阳洋湖祝氏宗谱: 十二卷
作者(清)祝渊泉纂修
版本清光绪32年(1906),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诸暨, 暨阳
堂号敦睦堂
先祖/名人始祖:[宋]祝大年; 先祖:祝承事; 本支祖:祝璩七
索取号3489/B
6、木城祝氏宗谱: 十六卷,系图二卷,首三卷,末二卷,附一卷:[龙游]
题名木城祝氏宗谱: 十六卷,系图二卷,首三卷,末二卷,附一卷:[龙游]
作者祝绍尧,祝康祺主修
版本民国16年(1927),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龙游
堂号永思堂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宋]祝汉; 先祖:[元]祝圯; 本支祖:祝善
索取号3482/A
7、祝氏宗譜六卷
题 名:祝氏宗譜六卷卷 数:六卷修撰者:(清)祝柏友等
版本年:清嘉慶二十年(1815)版 本:木活字本
谱籍地:安徽桐城堂 号:
始 祖:始迁祖:
8、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题名须江郎峰祝氏世谱
作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4年(1915),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江山, 须江
先祖/名人始祖:[晋]祝巡; 始迁祖:祝辂; 本支祖:[唐]祝岱; 先祖:[唐]祝尚邱
摘要参见清四十卷本《须江郎峰祝氏世谱》条目。存西陇、黄荆陇、前砶、向竹四派世系。
索取号3465
9、暨阳洋湖祝氏宗谱: 十二卷
题名暨阳洋湖祝氏宗谱: 十二卷
作者(清)祝葆恕,祝御梁纂修
版本清光绪10年(1884),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诸暨, 暨阳
先祖/名人始祖:[宋]祝大年; 先祖:祝承事; 本支祖:祝璩七
索取号3485/B
10、西安上麓祝氏宗谱: 五卷:[浙江衢州]
题名西安上麓祝氏宗谱: 五卷:[浙江衢州]
作者祝君烺主修
版本民国15年(1926),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衢县, 西安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祝清
摘要谱称衢州之有祝氏,时当唐末,始自江山郎峰。其後辗转播迁,由郎峰而德兴,而婺源溪,而歙县望京门,而婺源中山。至元至正间,有或作本祖清者,自中山就婚西安上麓刘氏,遂为本族始迁祖。卷一谱序、谱说、历代谱原、世系图、历代宗长录、闻人录,卷五宗训、祖砲说略、传记、诗文、墓志、祀产祭产、跋。
索取号3474
11、海昌祝氏重修宗谱: [海宁]
题名海昌祝氏重修宗谱: [海宁]
作者(清)祝光绶等纂修
版本清光绪7年(1881), 刻本
居地浙江, 海宁
先祖/名人始祖:[唐]祝实; 始迁祖:祝三五; 先祖:祝鼎; 本支祖:祝长铨; 本支祖:祝仲砲; 本支祖:祝季釨; 本支祖:祝太六
摘要参见清光绪七年西茔清淑堂刻本《海昌祝氏宗谱》条目。海昌祝氏始祖三五承事公七世孙有行名太六者,自海宁园花里分支钱塘,其裔孙或由钱塘复回迁海昌角里,并自角里再分派他处者。是谱为太六支与参见谱中三安支谱之合刻本。十六卷前之内容已经提示,卷十七以下为太六支谱序、系图、世表、传记、墓志。
索取号3484/A
12、
华封祝氏宗谱: 九卷:[龙游]
题名华封祝氏宗谱: 九卷:[龙游]
作者祝献三等续修
版本清同治12年(1873)修,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龙游
堂号三乐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唐]祝钦慈; 先祖:祝昌宥; 本支祖:祝大功; 先祖:祝大成; 本支祖:祝德化; 本支祖:祝梦瑞
摘要始祖钦慈,唐高宗朝官东阳郡判,秩满,爱龙游汤塘界牌山水形胜,田土肥美,遂卜居焉。传十六世至昌宥,族始大。又七世有大功、大成者,大成开派嘉会桥,建祠西竺,为西祝祖;其富而讲义,曾捐粟三千五百石以赈饥民,宋高宗勒建“鹊门”以华其居,故谱名华封。大功七世孙德化移居黄坛,为中祝或作炉头派祖。钦慈二十九世孙梦瑞行名成六者一支,世居界牌,为东祝祖。是谱即三祝合修。卷一统宗分迁图、家谱源流考、新旧谱序、祀产、祠记、东祝豁役记、像赞,卷二系图,馀卷为行传。
索取号907199-223
祝氏家谱网 祝氏宗亲网 祝氏家谱族谱简介
更多祝姓家谱 祝姓字辈的相关资料我们还会继续搜集,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