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家谱故事 高三元事迹报刊登载



你知道高氏家谱故事有几个?今天,锦秋文谱为您分享一个高氏家谱现代名人故事——高三元事迹。

高氏家谱故事

“如果说中钢集团的袁玉珠董事长是兴学助教的太阳,那么高三元同志就是闪亮的北斗星"。中阳县政协主席郭润宝曾经这样评价高元元。高三元,男,1961年9月生,1995年7月入党,现任中阳县下枣林乡下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梁市人大代表。自担任下枣林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来,高三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致富不忘乡民,一心回报社会,大力改善下枣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成为全县“双强”干部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阳县兴学助教的典型代表之一,早在1995年,高三元就开始无偿地为下枣林中学、小学及周边的其他学校供煤500余吨。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歇公益助学的脚步:从2003年起无偿给星字幼儿园供煤,条件是“不能收娃娃们的取暖费",2006年为中阳一中捐款54万元,为该校购买图书6万册,资助贫困大学生20余人。同时,在每年高考期间,无偿为考生提供优质矿泉水。为此,中阳一中广大师生为其赠送了“情系教育,泽被学子牌匾。该县文昌武校取暖有困难,高三元闻讯后资助10万元;该县金罗村三个女孩由于家贫,考上大学却无钱读书,在外地的他接到电话马上托朋友捐款15000元,,为了激励村里的孩子努力学习,他花16万元从陕西拉回汉白玉为从村里走出的博士生导师高祥裕建了一座牌楼,并郑重承诺,凡是村里孩子考上大学,每年资助2000元。成为下枣林村的“领头羊”后,高三元情系桑梓,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个人投资近千万元为该村强基础,兴产业,开拓致富路。2006年5月,投资40万元,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大院,初步形成了集文体、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村文化中心。投资150万元,硬化了长10公里的田间道路和铺设混凝土集雨场24000平方米,方便了村民出行。投资40万元,新打及改造旧旱井246眼,可灌溉面积650亩,改变了该村农业缺水的困境。2005年以来,投资60万元,新栽改造核桃林1800亩,建成了下枣林千亩核桃园示范基地,营造生态防护林12000亩。投资2500万元,新建移民新村120000方米,修涵洞703米,打深井1眼,铺设输水管路2000余米。目前,生态经济林核桃造林成活率和苗木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148套小二楼已拔地而起,为该村未来的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起,高三元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对已关闭的原下枣林乡煤矿、郭家山煤矿两座煤矿进行综合治理。在原乡煤矿造地200亩,造乔、灌、经济林300余亩,使原来乱石滚滚、灰尘满沟的关闭矿井变成一条山青水秀的米粮川。在原郭家山煤矿造地420亩,并将新造土地全部下放给农户。这一无私举动,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在致力于发展村内经济的同时,高三元还情系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款1000元,同时对因病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家庭困难户,他都不同程度的给予资助,近年已先后资助6万余元。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高三元主动交纳“特殊党费”52万元,成为全县交纳“特殊觉费”最多的党员。“今年准备个人出资300万元,在移民新村附近修建一所养老院,收养全县孤寡老人30人,解决他们的生活起居问题。”高三元说。显然,他又将目光瞄准了农村的养老问题。

以上即是高氏家谱故事之高三元事迹报刊登载,家谱故事不仅可以写历史名人,现代名人也是可以的。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