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氏名人你知道的有谁?锦秋文谱本文讲述卜氏名人故事主人公卜子夏,您有听说过吗?
先祖:卜子,讳商,字子夏,娶田氏,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生于温邑(今河南温县)。
商指商朝,夏指夏朝,本人又生在周朝。从商祖的名讳来看贯穿了商、夏、周三个朝代,其义深远。表现了尊重历史,慕先王之德和以名抒志的远大胸怀。又据(说菀·修文)云:商者常也,常都质,质主天。夏者大也,大者文,文主地。卜子是周代人。可谓名商(天),字子夏(地),周代人,即天时地利人和,可见卜子名字含中国古代哲理,万物生长,万事成功的三大基本要素。
先祖少年真质聪颖,在其父教诲下能背诵许多历史文章,熟悉八卦五行和文韬武略,14岁在帝丘(曲阜)拜孔子为师,从孔子周游列国,24岁从孔子到鲁国,助师著六经。孔子卒守墓三年后,受聘于魏文侯教西河。威烈王二十年(公元前405年)冬十二月因回原籍曹州忙于整理交代族事祖情,未遂其志,身病数日终于桂陵,寿百有二岁,殡数日。事者:族众,弟子,亲朋,友邻等,棺与始祖母田氏合葬,尊其志安于桂陵之卫国即卜故都,子山午向。墓前建一寝殿,后人曰卜子庙。判公守墓三年,重返西河。
卜故都即桂陵,位于曹国和卫国之间,是吾族自桂公至商公二十世,六百余载,所有卜氏老人卒后安葬之地,冢墓多,茔地广,故称卜故都,后人写作卜固都。卜商是孔子弟子,列儒家之一。例定圣门十六子为本姓儒家第一代人,故商公尊为卜姓儒家始祖。重启卜姓,确为卜姓第一代始祖。子二,长芹,早丧无嗣(葬于巨野县南万丰乡红沙沃)。次判公立为宗子。
子夏是孔子的以文学著称的弟子之一,“西河学派”的创始人。曾任鲁国莒父(今山东莒县西)宰,改易旧制,予民以利。孔子死后,侍奉过卫灵公;后去西河另立门户,收徒讲学,有弟子300多人,形成“西河学派”,甚至有人把他当成孔子。
从孔子学习时,经常与孔子问答,孔子深受其启发,他精通《春秋》、《礼》、《诗》、《易》,曾参与《春秋》的史料收集和写作,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左传》中“君子曰”的赞语,出于子夏或其与孔子合作的结晶。
他学习《春秋》、研究《春秋》,在魏国以经世致用的观点传授《春秋》。认为春秋时期,出现臣杀君,子杀父“非一日之积”,“有渐而以至”,故“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为儒学增加了“势”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其弟子吴起对《左传》附益最多,显露出子夏儒、法、兵三家早期思想的汇合。《左传》中对魏国多赞颂,记晋楚史事甚详,又为其证。他对文献很有研究,把“晋师三□涉河”解释为“晋师己亥涉河”。
善为章句之学,发挥孔子《春秋》中的“微言”,其弟子公羊高口传《春秋公羊传》、觳梁赤口传《春秋觳梁传》。其学生师春在魏襄王时,仿《春秋》体例编纂了《竹书纪年》。他的孝、忠、信思想和孔子完全一致,主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主张与贤者为友,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名言。对待民众,孔子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则主张“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子张》)。他强调通过礼乐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视听言动,认为乐可“官序贵贱各得其宜”,可“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通过礼乐达到仁道。
他十分注重学习,以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学习则要着重记诵,要求学者,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应用学习获得的“道”,提倡“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百工居肆以成其器,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学而》)。
他继承孔子“均贫富”的观点,提倡“修身及家,平均天下”。发扬孔于君臣名分思想,主张“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止,天下大足。”在“礼”中加入了“法”的新义。他提醒魏文侯,国家昌盛,天下太平。不要忘记有功之臣,“听钟声则思武臣”,“听钟声则思死封疆之臣”,“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史记·乐书》)。体现了乐以和其声的观点。
他的弟子魏文侯、李克、吴起、段干木等在魏国实行变法,无不受其影响。他的“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灾不作而无妖祥,此谓之大当”的观点直接影响了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形成。他擅长主持礼节仪式。他性情严肃写实,讲究衣冠外表,要求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西汉的东方朔认为他可任太常之职。他为人性格爽朗,做事勇敢,孔子把他与子路相提并论,他陪卫灵公见赵简子,赵简子不按礼节相见,他要以颈血溅简子之服,简子只好以礼相迎。他能做到饥寒时志向不变,大兵当前,发表演说不畏。孔子认为樊迟问学稼是小人,稼圃是小技艺,君子所不为;他则认为小技艺也有取之处,也要留心学习。针对孔子的“君子不器”提出“道不离器”,使儒学思想政治化和功利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则是他思想中的糟粕。他的思想成为“西河学派”思想的核心。魏文侯好儒,魏国成为儒家发展的新根据地,儒家在这里发扬光大,形成新高峰。孟子认为他“有圣人之体”。东汉明帝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二十七年(739)封为“魏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赠“东阿公”或称“河东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魏公”。从祀孔子。
以上就是卜氏名人卜子夏简介,想要了解更多卜氏名人故事,欢迎关注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