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秋文谱制作家谱多年,知晓家谱知识众多。今天为大家揭秘谱家谱制作为何称作贾王之学。家谱,是一种与家相关的典籍,也是家的生命史,记录着一个家从发源到生息、繁衍的全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尤为重视血缘亲情的社会里,家谱一直被认为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睦族的特殊作用。家谱编辑使人们对自己的家族更加了解。
借助家谱,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或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还可以作为研究某些问题的资料或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的兴起和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特殊需要,“而家谱特盛”,“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家谱编修风行。尤其是在南朝时,朝廷选官用人和社会上世族门阀之间识别身份、 婚姻嫁娶等都要依靠家谱,“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不仅朝廷专门设立“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 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和家谱制作的世家,家谱进而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学问,人称谱学。
尤其是那些随东晋王室南下、被称为侨姓世族的人更加重视家谱制作,专掌家谱的谱局也由他们把持。一些著名家谱如《姓氏簿状》《百家谱》《百家谱抄》《新集十八州世族谱》也都出自他们之手。家谱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乡举里选不核才德,其所进取,以官婚胄籍为先”, 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他们的重视和提倡。
据统计,三国西晋时期见于记载的世族谱不足10种,至东晋初年猛增至100余种,可以看出家谱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当时先后出现了平阳贾氏、东海王氏、琅琊王氏、南阳刘氏、东海何氏等一批编修和研究家谱的谱学名家,其中平阳贾氏的贾睚之、贾弼之、贾渊祖孙三代“世传谱学”, 编修了《十八州士族谱》700多卷。
而王家一向被认为是王者之后,不仅有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等多个源头,还有琅琊王氏、太原王民,开闽王氏、三槐王氏等众多支派,在天下大姓中长期处于数一数二的突出位置。为了把自己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记录下来,大约从两汉时期开始,一度作为皇族的元城王氏,就编写了自己的皇家谱牒,东晋初年的丞相王导又亲自编写了自己的琅琊王氏家谱,其他王家著名支派如太原晋阳王氏、太原祁县王氏、东海王氏、北海王氏等巾都有自己的家谱,被家谱制作者编入《姓氏薄状》中。
东晋南朝时的王家达官贵人,还把是否会编写家谱、谙熟家谱上所记载的内容,当成做官或与人交往的基本功。刘宋宰相王弘、萧齐宰相王俭都在这方面有突出造诣,王僧孺更是担任了天下家谱总纂官,奉旨编成《十八州谱》等700多卷,其成就也超过了号称“世传谱学”的贾渊之等人,把修谱变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人称“贾王之学”。
所以,直到今天,与家谱相关学问仍然被称为“贾王之学”。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