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姓氏研究会发现,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共有1834个。其中按人口排序前120个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4%,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的姓氏在前120个大姓中。
前120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52%。
如果以前100大姓为研究对象,则前100大姓占汉族人口的87.23%,其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81个,占100大姓的81%,占汉族人口的77.17%。
再者,前300大姓,占汉族人口98.24%,前300大姓起源于河南的共有212个,占300大姓的7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河南是中华姓氏起源地和根亲地,中华的祖根地。
姓氏起源初始时期人类活动重要地区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而河南正是此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像,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
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族徽(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起源是族徽(图腾)转化。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族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那么,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也当是产生族徽(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中原地区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起源。
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活动中心
对当今120大姓从血缘关系上进行追根溯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其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从姓氏数量上说,120大姓多数属于黄帝族,少部分属于炎帝族和东夷族。人口数量上也是如此。黄帝族居住于轩辕之丘(现在的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炎帝族居于陈(现在的河南淮阳),曾与黄帝在阪泉决战,被打败。太昊,传说中的古帝,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伏羲氏。东夷族、炎帝族、黄帝族活动的中心都是在河南。
夏商两代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在夏朝统治的400多年中,其国都所在地在今黄河西部的黄河、洛河流域。先后把国都迁徙到阳城(登封)、阳翟(禹州)、斟xun(巩义西南)、帝丘(濮阳)、老丘(开封东)、西河(安阳东南)。夏朝还拥有诸多诸侯国,都演变成了姓氏。昆吾国(濮阳西南)产生的昆吾氏、昆氏;韦国(滑县东)产生的韦氏,顾国(今范县)产生的顾氏,葛国(宁陵北)产生的葛氏,以及孔甲赐给刘累的御龙氏。
商朝曾五次迁都。亳(河南商丘)、隞(今河南郑州)、相(河南内黄)、邢(河南温县)、奄(今山东曲阜)、殷(河南安阳)。五次迁都都在河南境内。
得天独厚姓氏起源的优越条件
古代的“得姓受氏”,与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经济状况等条件有密切关系,而河南在这些方面则独具优势,河南独处黄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适宜于农、林、牧、副业发展,古代的手工业发达,又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因此,人口密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为古都最多的地区。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洛阳、开封、安阳、郑州。河南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频繁,正是河南成为中华姓氏主要发源地的先决条件。
1、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中华姓氏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称河南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国古文化博物馆,从这种意义上说,河南的历史包含着中华姓氏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正是由于河南历史与中华姓氏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才孕育出了众多的姓氏。
2、人口密集。
得姓受氏者必众,具体的说,人口密集,职业种类必多,居住地必广,因而以各种技艺为姓氏的、以居住地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
3、建都频繁。
得姓的机会必广。首先建都多标志着历史上出现的国家多,因而以国为氏者就多。其次,国都是国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云集之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应时因势而起的新姓氏就特别多,诸如国王赐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谥的王公大臣的后代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谥为氏,以字为氏等等,在源于河南的姓氏中,与都城有关者相当多,真可谓不胜枚举。
姓氏起源于河南诸姓的先民们,植根于中原沃土,为故乡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向外播迁,广及全国,进而又远迁海外,至今几乎遍布全世界。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