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李氏族谱编修后记



海洋所李氏族谱编修后记

礼莫大于敬宗,典莫大于造谱。我们期盼已久的李家村《李氏族谱》,现在终于付梓。这是李家村李氏一族近五百年自主编纂的第一本谱书,确实可庆可贺!

近十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和姓氏文化越来越重视,很多地方都在以纂修族谱为载体,发掘家族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只能理清近代血脉,却难以从根脉上找到始祖。我族很幸运,在金乡县寻到了八百多年前先祖。我金乡西大李,经一代一代人的文化传承,现续入族谱的宗亲就有十万之多。

我们李家村李氏一族,是来自金乡西大李的明代将门,海阳守御所千兵五世荣祖之长支、六世景春祖一脉。景春祖世袭副千户时,于一五二一年在西大李组织纂修西大李第一族谱,虽历经五百多年朝代演进,族谱仍传世至今。但自光绪二十四年至今一百二十余年,我支因种种原因,多次缺席西大李续谱,也不曾自修,使族谱记载出现断代多世的局面,甚为遗憾!若我支现在还不自行修谱,当西大李第十三次续谱时,我族将难再续入。断代之殇仍将扩延,我们的后人虽一本之亲,将近而不相识,有尊卑不能辨,实乃我辈失责,愧对上下。

纂修族谱,我们深知并非易事,费心费力不论,可能还要招致各种非议。但我们感到,此事既然我辈赶上了,就要负起责任,有所担当,百年之憾,必须在我辈终结,西大李大家庭不能没有我们。

二〇二一年春,我们组织四人专程去金乡拜亲祭祖,并实地考察和寻访修谱相关礼程。回来后,经过半年多的酝酿,于年末我们成立了李家村《李氏族谱》纂修工作小组,全面规划和启动修谱工作,拟定纂修计划和流程,做好任务分工。成立了文稿撰编、信息采集、文档录入、校对审查和募款五个行动小组。要求各行动小组扎实工作,分工合作,齐头并进。

纂修工作按如下流程进行:第一步入户调查。以《李氏世系简图》(依老谱翻整,下称《简图》)为蓝本,将其按各支系分拆后,按分工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各成员以分支脉络为主线,入户调查,梳理各支系各家庭成员和本家族自二十二世及以后的世系关系,留好记录,力求信息全面、准确。第二步补充完善《简图》。将信息采集小组获得的各支系信息重新录入《简图》,使《简图》的缺漏得以补充。第三步转换文档格式。将重新整理完善的《李氏世系简图》送印刷厂,转化成标准谱书模式。第四步校对审查。将印刷厂按标准化印制的族谱清样及时反馈,组织专门人员经过多轮次的核对、修改后,再返回各家各户核实、确认。第五步撰写谱书所需重要文章,编排入书文稿。安排专人撰写《谱序》、《后记》等门面文章,编排部分李氏文化相关资料和李家村发展的纪实性文稿入书。第六步定稿印制。对李家村《李氏族谱》的全部内容,经终结性校对审核后封稿,编辑结束,印刷出版。

各任务小组成员在本次修谱的过程中,尽职、尽心、尽责,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奠定了本次修谱成功的基础,是修普工作的功臣。二十四世中柯是这次修谱工作的倡导者、组织者和行动者。续修家谱是一项繁杂而细腻的工作,需要担当、恒心和勇气。因我族是金乡西大李五世荣祖海阳分支,老谱书的修续都是西大李族人组织纂修的,按西大李续谱的章程规定,自首谱修订以后,每隔二十年续修一次,但因历史原因,我村已一百多年未续修族谱,如果我辈当下不自主领纲修谱,又将搭不上西大李近期续谱的班车,使我荣祖海阳分支自二十二世后,继续游离于西大李的族谱外,以后也无望再续。自明初,我族在近二百六十年的历史中,从三世兴祖起,就以军户将军身份长期在海阳所主政,且五世荣祖及其长支海阳支,是西大李引以为荣的名门望族,如果因我们的惰情,让家族历史的缺失继续下去,实乃愧对祖宗,遗憾终生。对此中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驱使着他要担起责任,决不能在我辈身上断了西大李的根脉和传承。二〇一七年起,他便开始积极谋划纂修族谱事宜。二〇二一年四月,他带领市区三位族亲,实地走访我西大李族亲,除了祭祖外,重点查询了我海阳支的世系根脉,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断代失考原因和补救办法。金乡考察回来,进一步坚定了他主持修谱的信心,使修谱工作进入了快车道。二〇二一年底,成立了由他本人任组长的谱书纂修工作小组,拟定了工作计划和目标要求,细化了工作程序,做好了工作分工。在修谱过程中,他除了督导各任务小组的工作、主持调度会议,协调工作进度,沟通厂家印制等工作外,还亲自耕笔撰文,编辑入书的其他文化文稿,是《谱序》、《后记》等文章的主撰人,为修谱工作的圆满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组织我村修谱,过程很不平坦,需要信念、毅力和决心。中柯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件事(修谱)我们这一代不做,我们的后人就更难做了』。他的心声反映的是一种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担当精神;是一种情怀——爱乡情怀。而他的作为就是敬祖孝悌之善举。在此,我们对他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和辛勤付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二十五世英敏十年前将老谱书翻新整理的《李氏世系简图》,为本次全面修谱提供了便利,在本次修谱中,他要完成对《李氏世系简图》的先拆分,后汇整,查漏补缺,工作量很大,很是辛苦。如果没有对先祖的敬仰之心,没有为家族抢续历史的使命感,是难以完成的。在此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

信息采集小组成员,完成的是最基础、最艰苦的工作,他们深入各家,收录第一手信息,先后进行多次查证校对。居住村里的二十三世云义,二十四世中远、中楷,二十五世英秋四位族亲,不辞辛苦,走门串户,昼查夜访,搜集汇总了大量信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居住市区的二十四世中怀、中珍、李军、李鹏,除了在城区收集信息,审核校对资料外,还积极组织捐款。他们驱车跑路,电话沟通,约谈交流,不仅完成信息采集和校对工作,还募足了印制谱书所需资金,更让离开家乡多年的李家族亲走进一个群,使我们的乡情、亲情融合汇集。中怀还承担协助主撰人撰写《谱序》和《后记》等任务。为此,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潜心调查研究,努力发掘、整理和补充历史资料,并对修谱过程中的人事作为编录在案,力求文稿所撰所叙,纯朴严谨,反映史实,使这两个门面文章能发挥解惑和叙事功能。李军的夫人姜丽华女士,自身工作非常繁忙,工作之余为谱书文稿的全程校阅审核、与印刷厂的信息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她劳脑费心,细心操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是在后期世系图的细节审阅中,她经常利用夜晚,与厂家总编在线交流研讨,精准核对,并与李军一起工作到深夜,对谱书编辑的质量把关,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此对他们的良好作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我村绝大多数族亲都积极响应,特别是为调查身居外地族亲的信息,他们南联北通,细心问询,积极支持和配合调查工作,使入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值得称颂。另外,从本次修谱募款情况看,不管是居住国内和海外,不分男女,不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绝大多数适合条件的李家儿女都踊跃出资,捐赠人数近八十人,捐款总额超过十万元,为完成修谱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也充分说明,本次修谱工作深孚众望,人心所向。在募款活动中,无论你出资多少,都具树德尽善之功,都值得族人的尊敬。

在修谱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了好多感人的事情,其中两件事令人感佩。一件是二十五世英宇(已故二十四世俊佳之子,科级干部),为了探寻我们家族的根脉,他曾多次陪同父亲一起考察我祖墓地,他本人也亲自考察海阳守御所遗址,积极寻访我祖在海阳所的工作和徙居遗迹,并收集了许多一手资料,及时传递给我们,为《谱序》的撰写和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第二件是二十五世英夫(二十四世李伟之子,在武汉工作),当得知父亲捐款修谱后说,我也是李家子孙,我一定要捐一份,以表达我的心意,后来他直接将一千元款打入募捐账户。这两位青年的行为,看似平凡,但其意义影响深远,说明我们当下为家族所从事的功德之事,深植人心,青子有为,未来可期。

修续族谱是一件庄重而严肃的大事,是敬祖铭志、积德修行之作为,全体族人应心怀诚念,慎言慎行,切忌妄论,莫要诋毁,以免招至折损。

在谱书的编辑中,由于接续年代跨越百年,信息丢失严重,工作量和信息量庞大等因素,加上我等学疏才浅,能力有限,工作过程和纂修质量肯定存有不足和疏失,敬请族亲批评指正,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更正。

天地苍苍,人海茫茫,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毛主席曾讲:『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愿我们世代传承西大李家族优秀的文化和历史,永续西大李尚德、良善、睿智和坚毅的品格,一代更比一代强!

李家村李氏族谱纂修小组

二〇二四年三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