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河南郸城熊氏家族“治怀堂”堂号正式确立



姓氏文化:郸城熊姓文化知多少

“熊”姓,在郸城算是一个稀有的姓氏。郸城县白马镇齐楼村熊庄集中居中的熊姓村民148户540人,从安徽凤阳移居此地约150年左右。近年来,该村优秀乡贤熊治怀致富不忘乡邻,慷慨解囊回乡修路架桥,投身慈善,建设祠堂,修续家谱,引导后代族人立志、敬业、治学、治家及为人处世之道,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为民作出贡献。郸城“熊”姓一族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河南周口熊姓在淮阳区和郸城县一带,郸城县熊姓集中在白马镇齐楼村熊庄。郸城县熊姓字辈源自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字辈:殿,山,云,治,国,安,邦,起,家,有,道,敦,仁,怀,义,百,世,永,昌,华,章,达,润,成,栋,梁,达,功,立,业,泽,远,运,长。追踪溯源,郸城县熊庄的熊姓,是从安徽省凤阳县迁移而来。熊氏名人熊向晖就是安徽凤阳人。郸城与凤阳较近,两地熊姓为一家人。

由郸城县乡贤熊庄熊治怀个人出资编修的《熊氏家谱》,全面展示熊氏的起源与变迁、历代文化名人、历史功绩、家风家教、家谱文献资料等内容,为河南周口郸城熊氏寻根问祖、交流联谊、查阅资料提供依据。

郸城县熊庄《熊氏家谱》通过电脑进行扫描、保存、调整、修复、翻印,并直接把编修的家谱进行信息数字化处理。可把家谱放在互联网上,可在手机上查询谱系根脉、家史、堂号、分支等。

郸城县熊庄《熊氏家谱》,六位一体、同步生成:纸质家谱、网络家谱、电子版家谱、手机家谱、微信家谱、光盘家谱。便于查询和阅览。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建设。为从多角度展现熊氏历代名人的风采,特别是熊氏历史名人的优良家风家训,旨在发挥文化育人、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人文三祖在斗争中求团结,在碰撞中得融合,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在百家姓中,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一支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古籍记载源于有熊氏。另一支则源自西周周成王时期,为楚贵族姓氏。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曾有72个望族,位居百家姓第68 位。得姓始祖为黄帝时期的有熊氏,另有周朝火师鬻熊,为祝融氏的后代。

熊姓具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布全国各地皆有熊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历代皆有熊氏杰出人物,尤以北宋为盛。少数民族中的熊姓多为汉化改姓而来。历史发展显示,熊姓源流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古籍记载源于有熊氏。周朝时,“熊”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君王的特有姓氏,取其“熊熊烈火”之意。熊小篆:“舍”字,音'yǎn”。先秦写法,在古代是帝王的意思,伏羲古称大畲包戏,舍是伏羲的称号。异体字:“龑”字,音“xióng”,同“熊”。火字部首,笔画数为14画。得姓始祖为鬻熊(yù xióng),商末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在商末周初投奔周文王,担任火师(官职)。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其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鬻熊,姓芈,名熊,又称熊蚤或芈蚤,是祝融氏的后代,陆终第六子季连的后裔。鬻熊拜见文王,文王视其为火师。武王、成王亦然。成王大量分封异姓诸侯,此时鬻熊已逝,其子熊丽、孙熊狂亦已去世。故封其曾孙熊绎于楚地,子孙皆以熊为姓,传有三十世四十三位君主。鬻熊著有《鬻子》一卷《史记·楚世家》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火师。去世早。”但《鬻子》中记载,鬻熊九十岁才见文王,之后有武王、成王向他求教封康叔于卫之事,算起其年龄应超过一百一十二岁。因此,前面所说的“去世早”是指未及受封即逝,而非指其不长寿。故楚人以鬻熊为始祖(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熊姓大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西周成王时,封熊绎于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春秋时:楚国一度强盛,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楚国一度强盛,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为秦始皇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作为杰出的大酋,鬻熊通晓法术,是一位有声望的宗教大巫。其先辈原为芈(mǐ)姓,芈国后裔。华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火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含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从此立为国家。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区相社兴平庭一带;后逐渐向西翻江面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闽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姓氏字体:熊(读音作 ⅹiogg:古音亦读neng)。

熊姓的分布和迁移。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抵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于当代的分布格局。宋朝时期,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一直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期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当代熊姓的分布。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6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润380余万,增长了14倍之多,熊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熊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五省,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江苏、云南,这四省市又集中了13%的熊姓人口。湖北居住了熊姓总人口的27%,为熊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鄂赣川湘黔的长江中上游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带。在近600年间,熊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西部,华中的回迁成为熊姓迁移的主流。

熊姓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熊姓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鄂湘大部、江西、安徽西南、福建北部、黔渝、云川大部、广西北部,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2%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61%的熊姓人群。在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陕甘豫南部、安徽大部、苏浙、闽粤桂大部、云南东南、黑龙江东北,熊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5%,居住了大约30%的熊姓人群。

有诗赞曰一一

祝融之后知燎火,殷末周初逢乱时。

子事文王居显位,精通法术晓机宜。

英年早卒功勋者,睿智深藏贤哲师,

熊氏绵延尊始祖,楚荆繁盛奠根基。

文/熊在笑

熊氏家族风采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熊治怀父子的家乡情怀


图片

图片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富才算富。"这是郸城县白马镇乡贤熊治怀在接受采访时对笔者的肺腑之言。此言不仅彰显了他高尚的品格与浓厚的家乡情怀,更体现了他作为领头羊的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在白马镇齐楼村,提起熊治怀可谓无人不晓,无人不赞。村民们纷纷表示,是熊治怀引领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乡邻齐某感慨道:“你看那些豪华别墅,都是跟随熊治怀发家致富的人家。”不仅如此,村里的路桥、路灯、文化广场、村牌等公共设施,也多亏了熊治怀出资修建。那棵矗立于白马镇政府大院的百年香樟树,亦是他捐赠的见证。熊治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家乡情怀,展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贫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到杭州创业之星的华丽转身,熊治怀的故事令人动容。出身贫寒并未阻挡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激发了他拼搏奋斗的决心。十几岁时,他就开始尝试各种小本生意,积累经验。

1986年,熊治怀初涉商海,于海南闯荡。彼时的他,恰似一位无畏的探险者,虽不知商途艰险,却满怀壮志豪情。在他看来,世间之事,唯有大胆尝方知晓成败。这种拼搏精神,正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般气魄,令人敬佩。初入商界,他选择从做小本生意做起,收购猪毛、马尾,后来开了一家豆腐店。然而海南那独特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暖热,使得当天卖不出去的豆腐极易变质,豆腐店日日亏本。于是,他果断放弃,转而寻找新的商机。九十年代,汽水颇受欢迎,熊治怀认为这是项快速消费品的好生意,定能赚得盆满钵满。为此,他到生产汽水的厂家打工,暗中学艺,发现汽水竟是用香精和色素混合而成,对人体有害。他深知,商人应以诚信为本,绝不能做危害他人健康的不良商人,便放弃了这个念头。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发现再生资源行业适合自己,遂投身于收购废品的生意。

熊治怀在废品生意上摸爬滚打数年,终将其做的风生水起。于那些有了钱便肆意炫富之人不同,他心怀大爱,济贫帮困。他对河南老家来海南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人员有求必应。爱心帮扶。没钱返乡的提供路费,愿意跟他一起做废品生意的,他资源共享,提供收购资金和场地;对于愿意捡废品的人,他不仅提供自行车、三轮车,还能解决吃住问题。熊治怀是河南人在海南的慈善家,许多河南老乡慕名而来,都纷纷找他借钱应急。熊治怀拿出一本页面发黄的记账本,上面记载着向他借钱的200多人,其中还钱的不到100人。熊治怀感慨道:这本帐本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的人品。也反映出一个现象:凡是讲诚信的如今都混的很好,有的事业有成;不讲诚信的人,依然贫困潦倒。这一现象深刻地诠释了“诚信是金”的道理。

1998年,熊治怀揣着200元本钱踏上了前往杭州发展新征程。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成为他人生的新起点。初到杭州时,他经历了迷茫与彷徨,但始终没有放弃。从卖氢气球、小玩具和学习用品做起,逐渐熟悉市场,寻找商机。不久后,他发现家乡来的打工者越来越多,便转行做起了河南小吃生意“炕大饼”,让老乡们在异乡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1999年,他敏锐地察觉到再生资源深加工行业的潜力,涉足废品加工、塑料造粒等领域,从而在杭州赚得了第一桶金。随着杭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拱墅区已不再适合打工者的生存环境。2003年熊治怀捕捉到余杭区即将大规模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机遇,毅然搬迁至崇贤镇向阳村的一间破旧房屋,开启了新的财富之路。

2024年春节后,他承包了土方工程,虽然缺乏机械设备,但他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家乡人的支持,完成了任务。随后,他逐步购置了挖掘机和运输车辆,实现了机械化的作业模式。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熊治怀意识到企业需要规范化管理。2005年,他成立了杭州广怀土方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壮大,参与了崇贤新城的多项建设工程。熊治怀始终以诚信为本,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自2000年以来,杭州广怀土方有限公司在熊治怀的带领下,为崇贤新城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案例包括向阳北区、陆家桥新苑等多个项目。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熊治怀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名具有大爱之心的社会活动家。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情。熊治怀深知这一点,在扶贫攻坚战中,他积极响应号召,助力家乡建设。当年,老家白马镇齐楼村的道路状况极差,每逢雨天,村民出行困难重重。乡政府财政紧张,村委会动员村民集资修路却未能成功。远在杭州的熊治怀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回到齐楼村,个人出资97万元修通了村里第一条水泥路。接着,他又出资修建了村文化广场,丰富了留守村民的文化生活;铸造石塑村牌,在通往齐楼村的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2023年,熊治怀再次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白马镇首个孝德文化小院,将其打造为家乡教育和孝德文化宣传示范点,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图片

子继父业,情系家乡。两代人为家乡发力,为民打造幸福生活福祉。2012年,熊治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成员,被评为郸城县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乡贤等荣誉称号。家乡白马镇党委在他的杭州广怀土方公司总部第一个成立了流动党支部,服务于白马镇在外党员组织生活,邯郸县公安局还在广怀公司总部设立了郸城县禁毒协会杭州禁毒分会,教育引导在外民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近年来,熊治怀的大儿子熊海松和二儿子熊国英继承父业,在精心运营公司的同时,在外慷慨帮扶家乡在杭务公人员,在家积极支持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并接任白马镇杭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和邯郸县杭州禁毒分会会长,积极服务乡邻,默默回报桑梓,展现出两代人情系家乡、泽被百姓的高尚情操。

文/熊在笑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