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舍窠任氏溯源




新舍窠任氏溯源

一八三四年到一九四九年,新舍窠任氏的先辈大多都是农民,一代又一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开荒造田,艰苦创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从一八五六年至一八九二年的地契推断,新舍窠任氏始迁祖应为任兴海,其父居于任家里村(现为任甲村),育有五子(另还有一位姐姐,不详),兴源、兴海为前妻杨氏所生,兴谋、兴养、兴道为后妻薛氏所生。兄弟五人在父亲的带领下,在方圆二十里内拥有了百余亩的土地。一八六二年,兴海从任自富手中买了磘,这是任氏先祖在新舍窠最早买磘的文字记载,因此推测兴海于一八六二年已搬来新舍窠居住耕种;一八七二年,因李增荣遭难,兴海买到了李家大量上好的土地;一八七三年,兴海将任家里村的磘折价卖给了其他四兄弟并于次年买下了李家的一院豪宅。兴海育有三子,自清、自俊、自浪。一八九二年分得养老地两天后,兴海就将所有的土地分给了自清三兄弟耕种。根据自清,自俊的分地契约,二人分得的土地大约都是四十垧左右(口传新舍窠村约定二亩半为一垧,一直沿用至今),自浪分单已丢失,但推测所得分地应与两位兄长接近,三弟兄加起来分到的土地应超过一百垧!兴海公精明强干,智慧超群,勤劳置业,富甲一方,后人无出其右。自俊不忘祖上美德,从一八九二年至一九二四年,不断地壮大任氏家业。新舍窠任氏开基三代先人勤俭累积,置地建房,日渐兴盛,颇为殷实,他们身居田舍而心系国运,捐款捐粮、送子参军,支持土地改革,支援抗日、解放战争,以绵薄之力,尽赤胆忠心。

得字辈出生于一八八八年至一九〇二年间,最后一位卒于一九七四年,最高年龄八十岁。自俊育有一子得寿,据传得寿身材高大,为人内向,性格直爽,淳朴厚道,办事公正,是远近闻名的好庄农,小时候念过《百家姓》、《千字文》,略识之无。得寿娶妻螅镇刘家坪水旱大码头任姓大商户的女子,她自幼饶有睿智的经济理念。

邦字辈出生于一九一五至一九四〇年间,最后一位卒于二〇二二年,最高年龄八十八岁。得寿育有四子四女,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高个儿。四子邦治、邦国、邦安、邦民在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言听计从,敬老尊贤,都是远近闻名的成功人士。四女秀明、织锦、秀莲、秀英的择婿标准超群,家风、家底、模样,各方面都得超越自家,所以,当年四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都嫁到了大户人家,现在也是十里八村名望响亮的高门大户。长子邦治之妻是荷叶坪村王良吉之二女,王家是颇负盛名的庄户人家;次子邦国之妻是郭家沟财主,来喜之姑;三子邦安之妻是王家焉村首富,王宏兵之姑;四子邦民之妻是姑姑做婆,刘家坪村社起之老姑。长女秀明、三女秀莲嫁给荷叶坪村王家,次女织锦嫁给康家港好人家,四女秀英嫁给佳县南门外第一家财主王永宽之长子。

任邦民,生于一九二三年,卒于一九九九年,中共党员。早年上过私塾,后来在家务农。一九三九年八月参军,历任定边县警一团二连战士、盐池县一团一营通信员、定边县一团宣传员、盐池县一营三连副班长,佳县店镇区车会区自卫军营长;一九四九年随西北第一野战军西进兰州,兰州解放第二天解放武威,留在武威专署任科员;一九五〇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六月转正;同年九月赴景泰县第一区、第三区任区长、区委书记,开展剿匪及建立新政权的工作;一九五五年公私合营,根据组织的需要,赴北京煤炭部煤矿开采干部培训部学习一年后,担任九条岭煤矿党政工作负责人;一九五八年调往黑山煤矿担任生产科科长、副矿长。一九六五年任天祝煤矿党委书记,曾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平反后任甘肃省农宣队靖远分队队长;一九七一年调往靖远矿务局先后任生产组组长、生产处处长、红会一矿党委书记、科研设计所所长、矿务局组织部部长到退休。

任邦前,生于一九四〇年,卒于二〇二二年,中共党员。一九六二年十二月至一九八六年在延川县工作,先后担任延川县水电局局长、县委办主任、公社书记、副县长;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八月任原延安地区建材局局长;一九八九年八月至一九九五年八月,任安塞县县委书记、县长;一九九八年九月改任调研员。二〇〇〇年十月退休。任邦前同志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人,始终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勤勉敬业、任劳任怨、襟怀坦荡、至情至性、忠诚于党、无私无畏、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追思。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