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108筒
排版印务:锦秋文谱家谱馆
纸张:一级宣纸
电话:18530831893 18595903344
网址:www.jiapu315.com
序言
参天木有根,怀山水有源。
饮水思源,传承血脉,不忘祖宗。我是谁,从哪里来?年少时经常会有这个问题在心头。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传承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一代的接续,成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耕读勤勉,始终是治家的根本。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晓同宗同族的血缘亲疏远近,长幼尊卑。“亲我者,我亲之”。让我们知祖尊祖,心系血缘,孝敬长辈。
上世纪80年代,由族内十九代孙崔继荣,崔继桐,崔继合,十八代孙崔元亭等续修简易家谱一套,至今已有近半世纪之多。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重拾家谱文化,正确认识了解历史,与时俱进。以史为鉴正其身,洁身自好、助人为乐,良心正派,对时人的未来影响非凡,百益而无一害。作为崔氏子孙,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学习研究族谱文化和先辈历史,依遵祖训,传承祖德,丕振家声,把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因此,家谱不可不修。
诸位家人,踊跃响应,提供信息,合力修编斧正,共同完成这项光荣艰巨的工程,将自已的名字烙印在族谱中,把珍贵的族谱编撰完成,将宗族的辉煌历史作为精神瑰宝,代代相传,永不断载。
崔氏族谱序
从来遵宗修谱,任特莫大,派衍支别,攸分不小。可知体群情以创首,劳心憔思乎恒难,斜往惜于将来,事竞成功者有待。尝闻善继祖之志者,必能专责宗支真实,倘有倏忽,遗憾后世,非轻而易举之事也,我係十九代孙崔继荣,愿学九代祖崔三节之行,因有长支徙支十八代孙崔元亭,纠集本支人等。家谱己四十余载,需续修谱序,保留旧谱全貌,积累家谱文化资源,展示家族特点,记述家族繁衍生长之历程。我系二十代孙崔兆玉,愿学前辈崔三节、崔元亭、崔继荣之行,纠集本支人等,自愿敬修宗谱壹套,遗留后代,珍藏家传。我是萤火敢与日月争光,如同青蜓自撞太山之忘。尝思西汉,司马迁公,能善继其父,太史令司马谈,终生未竟之战国策,楚汉史而成全之。古人云:父作之子述之,今之所谓,居然堪称后继有人也。予诚崇拜,其丰功伟业,以及其生平爱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又与齐鲁燕赵,豪俊交游。始祖从明朝永乐二年,有迁丁之命。自山西洪洞县老鹄窝,徙来山东入济宁籍,落户北羊,今称大分崔焉。始祖二世祖,安家五十七年,父子俱下逝。时有三代祖崔振,癸心立碑于祖坟父墓之前,上有宗支之图。到清朝乾隆二年,又立谱碑。中间相距二百四十七年之久,可想而知,我九代祖崔三节,十代祖崔迎吉,热血水心,苦工讨探。又因明清两朝交替,兵连祸结,人口流离,卒能完此钜任,而今碑上,宗支井井,谱序不紊。噫!令后代有志观谱碑者,则衷心悦而诚服也。余上赖祖宗谱碑之根据。家藏伯父前五十五年,记载閤族续谱之草稿。从始祖落户,统计我姓历史,至今岁五百八十年矣。更兼个人任劳自愿,用尽三年跋涉之奔波。日夜辛勤,晨昏颠倒。日作则力竭神疲,夜思常灯昏欲惢,冬续到案冷疑,夏写致汗流浃臂,终成平铺白话词一段。夫姓者:世族之常经,人者,传世之根本,续修谱者,恐世续紊乱,如木有本,水有源似也。且万物惟人最灵,百行独孝为先。学论有云:慎终追远。诗书云:无念尔祖,聿修厅德。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灵协和万帮。此言古为今用,上自元首,下至群民,无不皆有是心也。稽我崔姓:係姜太公苗裔,据致殷周威纣立大功,佐西周而有天下,兄弟让国,而避姓于崔地,因氏马,汉有崔周平,望于博陵。北魏有崔宏,盛于清河。唐宋元明清,各有崔氏伟人杰出。时距十数百年,子孙振振,曾元绳绳,逐成大大姓焉。据大分崔庄名:从徒民,到落户,父子兄弟,被迫不能同聚。分散情况悲欢,因此始大分崔为名以志之。其后济宁城西三十里崔家堌堆。城西北四十里崔家桥,皆子孙各有谱序存焉。远祖之在洪洞者,已不可考矣。现在大分崔庄东北,有祖茔地一段,内有祖坟子午向行穴,并二世三世四世及石碑四座。予是自幼深悉,上有朝代年月,详细明文陈列,末有十三代祖,十四代玉字辈祖,紧接我家现有,族祖步汉公,伯父金声公,二位老人,重整族谱底稿,层层就序,丝毫不谬。亲此,而家谱续修,正适合今日事耳。先祖竖谱碑,望我后人,能述其志,最最希望。我望后人,年远日久,再重续谱,是后人复望后人也。予意狭隘,没能文辞,不揣冒昧,妄述概略,侭为序。
十九代崔继荣叩撰序·二十代孙崔兆玉抄
宗派
玉吉培国芳 继衍宗德祥
鸿钧肇隆盛 勋勚啓贤良
公元一九八二年岁在壬戌年仲春月 重修谱
二〇二三年七月 重修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