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草木含青。2025年4月4日(农历乙巳年三月初七),江苏宿迁泗阳张氏家族礼乐和鸣,来自天南海北的张载后裔齐聚庆之公支系故里,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相约——第三届祭祖大典暨五谱颁谱盛典在此隆重举行。这场凝聚血缘、传承文脉的盛会,既是对先祖的深情追思,更是对横渠堂张氏家族精神的当代续写。
晨曦微露,会合点已是人头攒动。各地族亲或携家带口,或扶老携幼,胸佩红丝带踏上归途。这抹朱砂红,是血脉相认的印记,更是家族凝聚的象征。按辈分排列的祭祖队伍蜿蜒如龙,从垂髫小儿到耄耋长者,每个人的脚步都踏出了四百年来支系迁徙的厚重回响。当贡品陈列、檀香氤氲,三跪九叩的祭拜礼中,既有对先祖张晓塘(大溪公)"生若与树为良友,死亦与树结神交"风骨的追慕,更饱含着"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生命体悟。
随着礼炮震天,颁谱大典拉开序幕。主持人宣读祭文时,现场数百册新修《横渠堂张氏族谱》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光。这已是该支系第五次修谱,谱书不仅详载世系源流,更收录先祖诗文、家风家训,堪称一部微型家族史。当修谱编委会成员捧着族谱缓缓穿行于队列,烫金签条与青春的面庞交相辉映,恰似历史长河中的星火相传。特别设立的"突出贡献奖",既是对编印团队的致敬,更是对"为往圣继绝学"精神的当代诠释。
在祭祖环节,张晓塘公的事迹被反复追忆:张晓塘(1580--1660),字大溪,一生爱好琴棋书画尚孔学,研究关学更喜爱花草名木。居乐道而名不传,崇尚孔学,研究关学,更喜爱花草明木。隐居乐道而名不传,终爱其树不忍伤,登仙侧墓陇于其侧,生若与树为良友,死亦与树结神交。
作为本次族谱编印的承印方,锦秋文谱家谱馆见证的不仅是墨香与金箔的交织,更是中华家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当无人机掠过上空,记录下这支张氏后裔的笑脸与泪光,我们深知:每一次修谱都是对文化根脉的勘探,每一次祭祖都是对精神原乡的确认。愿此五谱如星火燎原,让横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辉;更期泗阳张氏支系,如古运河般绵延不绝,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奔向未来。
树有根则荣,水有源则远。在这个春风拂面的日子,泗阳庆之公后裔们用一场庄严的仪式,完成了对先祖的精神对话,也向世界宣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终将生生不息。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