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而家谱被列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之一(国史、方志、家谱),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全国掀起了修谱续谱的热潮,不修家谱只有几代人的记忆,修了家谱,代代可查。家谱是“根”的代名词,是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血脉传承和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中国人重孝道,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自古重视家族根系源流,修谱续谱乃治家旺族之要也。
旬阳四周叠翠,峰高谷低,沟壑分明,八卦罗列,且绿水绕廊,阴阳回旋,故称太极。世界唯一以太极命名的旬阳太极城,旬阳西岔河冷水河,玉带水绕,物阜民丰,只有一山之隔,旬阳小北环贯穿东西,将两河宗亲紧紧连系在一起,一方沃土孕育着一方儿女,旬阳张氏迁徙至此,一山两河,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民风淳朴,惬意自然。《忠厚传家久,耕读继世长》。旬阳张氏素以: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八个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吾族乃名门望族,全国姓氏排名前三,张姓逐渐扩散至全国各地,历代名人辈出,枝繁叶茂。《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张氏家族有必要记录张氏家族的起源、发展、分支、迁徙以及家族文化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编纂张氏谱书的目的,在于梳理张姓家族的历史渊源,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张氏远古家族精神。有家谱的家族,才能更好的传承。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普通人虽不能名留青史,但须被后世子孙铭记 ,编撰族谱,宗亲理清源流,姓名有序,流芳百世。修谱,可传承家风,树典范,明事理,积智慧,聚人心,增加族人之间的往来,彼此的了解,修谱过程,虽是家族公益事业,也是商务合作的契机,知道家族成员各自从事的领域和资源背景,促成家族成员,在血缘纽带下的事业合作。最值得学习效仿宗族凝聚力最强的地区,比如潮汕、浙江,他们都是抱团取暖,互利共赢的模式通过家族合作的方式,把事业做大做强,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家族最值得骄傲效仿学习的家族,因为这个家族有一个独门绝技,辈辈相传的是国之栋梁!一位诺贝尔奖,二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位政协委员,十八位两院院士,这个家族就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钱氏家族》。科技三钱,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而钱伟长更是祖国需要学啥就学啥,横跨十七个领域被称为万能科学家。钱氏家族据查阅国内外科学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强大的家族基因呢?为什么钱氏家族可以千年不衰,书香绵延,人才辈出呢,最主要源自《钱氏家风》,世代遵守的家训祖规。
家训家规是族谱的核心部分,成为后人倾心企幕的治家良策。族谱是记录家族的真实资料,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科技创新、创业经验的真实写照,族规家训是给后人留下一部优秀的教科书,立身之规则,让后人提升认知能力提高家族凝聚力,促进家族整体发展和繁荣,和谐社会有助于成为修身,齐家,平天下之典范。
如果有一天,发现一本关于你身世的张氏祖谱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起源于哪里?迁徙哪些地方?在哪里开枝散叶?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有过哪些作为?是否有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所有的答案都在家谱的世系表中。谱书格式为各支脉宝塔式和碟记式,两种方式将脉络关系以及字辈,都清晰完美的呈现,排版设计,以美观清晰合理精巧为首要。用电子版备案存档,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按世系字辈这条轨道无限续修,可供旬阳张氏无论迁徙全国何地,随时随地都可通过手机、电脑查阅。
通过两年多的精心编撰,终于圆满谱成,在此特别鸣谢,编委会成员及张氏宗亲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更要感谢我可敬的妻子胡启银女士,她不辞劳苦,扶助我编修校对张氏族谱,用女人独特的审美方式,排版,选材,拍摄及繁重无数次的校对,不愧是我事业上的贤内助。另外一世至五世祖资料无考,少数宗亲生辰视为私密,远嫁等不便提供,未能录入。若有遗漏和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张氏宗亲海涵。所留遗憾不足之处,期待有识之后,鲲鹏展翅、聚能力、积功德、弥补遗漏、以全所愿。
族谱为家族之经脉,是记载家族历史和当今的宝贵文献。我在东莞经商二十余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公务繁忙,很少与宗亲团聚,更难割舍家乡情义,这也许是一位游子的匠心修谱,很珍惜也很期望张氏族人有谱可查,故此将《张氏族谱》收藏于旬阳市档案馆,并荣获收藏证书,档案号:TC2003008,便于后世子孙追根溯源。以谱书为纽带,祝家家兴旺发达,户户幸福安康!对后辈晚生寄予厚望,祝愿青年才俊奋发向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