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秋文谱家谱馆迎来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捐赠 —— 由云南省元阳县彝族支白氏第六代裔白光福先生主编的《元阳支白氏族谱》正式入藏该馆。这部耗时两年多编纂完成的族谱,不仅填补了红河州彝族谱牒文化的空白,更以其创新的编纂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家谱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藏品。
首部汉文彝族族谱的诞生
《元阳支白氏族谱》由白光福先生(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正厅级巡视员)领衔编纂,自 2023 年国庆启动策划,历经六次修订,于 2025 年 1 月完成内部印制。全书 24 万余字,收录 1100 余幅彩色图片,以大16 开精装呈现,涵盖 “寻根”“家谱”“人物” 三大核心板块,并辅以 “谱序”“后记” 等内容。值得关注的是,该族谱首次以汉文系统梳理了元阳彝族支白氏的历史源流,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揭示了支白两姓同宗同源、以 “黑芝麻” 为图腾信仰的独特文化传统。其编纂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族谱仅记录男性成员的局限,创新性地将男女老少、婚入赘婿等家族成员全部纳入,以图表形式清晰呈现家族脉络,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作为红河州 120 余万彝族中首部以汉文编写的族谱,《元阳支白氏族谱》的出版标志着彝族谱牒文化进入新阶段。其内容不仅涵盖家族迁徙、生产生活、图腾信仰等历史细节,更通过 27 位 “人物传略” 展现了支白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贡献,为研究滇南彝族的族群演变、文化传承提供了珍贵样本。此外,族谱中收录的古彝文《家谱》图片及释读尝试,亦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文化纽带。
捐赠助力文化传承
此次白光福先生向锦秋文谱家谱馆捐赠两部《元阳支白氏族谱》,不仅丰富了该馆的馆藏资源(现藏 1600 余姓氏、3 万余部家谱文献),更体现了民间力量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家谱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族谱的入藏,将为彝族文化研究、宗亲寻根以及家谱编纂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家谱的整理与保存树立了典范。
结语
《元阳支白氏族谱》的捐赠,不仅是一个家族文化传承的见证,更是中华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缩影。随着这部族谱在锦秋文谱家谱馆的永久保存,其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将持续为后人所珍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注入新的活力。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