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辉县吴村《李氏族谱》成功编印!



李氏族谱

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编辑:李振平 李振新 李增洋 李增新

校对:李文化 李文棪 李文海 李文杰

排版印务:锦秋文谱/家谱馆

纸张:一级宣纸

电话:18595903344 18530831893

网址:www.jiapu315.com

序言

寻根问祖,我李氏先祖是由山西省洪桐县迁徙到卫辉府今修武县方庄镇西涧村,有历史碑文记载,顺治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六〇年)到乾隆二十五年立碑(公元一七六〇年)。我李氏先祖,十一世,海泉;十二世,坤;十三世,长有恭、次有荣;十四世,失名;十五世,东华;十六世,长忠、次信,有三代人失传。由西涧村迁徙吴村镇张屯和吴村三街定居。距今有三百六十余年,现在全村八十余口人。在这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之际,按族修家谱,也是我吴村李氏首次独立著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辨支系。家谱旨在弘扬家族优良传统,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睦收族。继传族训,发扬先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团结有爱,亲族爱贤,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为国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激励后人发奋图强,与时俱进,树立远大理想,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祖贤争光,为家族争辉。体现人生的价值,再铸新的辉煌。

二十三世孙  李振平

公元二〇二四年农历甲辰年

凡例

本谱为繁衍于河南省辉县市吴村镇张屯村李氏支谱。

一、本谱资料来源。参考一九八二年李清主修编纂的《李氏族谱》。

二、本谱世系上溯自海泉公,下限止于二〇二四年三月,凡历约三百六十年。

三、本谱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记述族谱,力求思想性、次料性相统一,反映李氏风貌和支派特色。

四、本谱遵族谱规范惯例,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

五、续谱原则。本次修谱遵循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尊重史实,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根据推断。

六、本谱纪年。本谱涉及之纪年,按照公元纪年法如实记载。

七、谱中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名者列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不另记述。

八、本谱书写术语。妻书﹃配﹄某姓某名,女已嫁者书﹃适﹄某姓某名。本族同辈子女过继的﹃嗣子﹄、﹃嗣女﹄抚养异性子女后的称﹃养子﹄、﹃养女﹄。男到女家改姓的称﹃入赘﹄,不改姓的称﹃招赘﹄。

九、入谱人员编规范。已婚男性记载某某之子、姓名、出生年月、配偶姓名、居住地,已故的载明卒于何年。男性配偶记载何地何人之女、姓名、出生年月、生育几子几女,已故的载明卒于何年。已婚女性记载某某之女、姓名、配偶姓名、居住地。未婚者记载某某之子或之女、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

十、入谱原则。凡本族成员,均可入谱。

本族男性上异性门的或女子在家招婿的,其子女是李姓的入谱,如果子女异姓的不入。若李姓男子亡故,其配偶再招夫,子女是李姓的入谱,子女异性的不入。抚养异姓子女,改为李姓者入谱。

十一、此凡例未及者可参考修谱惯例处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