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白银王氏族人莅临锦秋文谱家谱馆,我馆赵、焦二位编辑,担任了此次接待任务。
据传,王氏一族首修谱牒之时,正值公元1800年之畔,岁月悠悠,世事沧桑,其谱在时光洪流中不幸遗落,仅存序言片段,如断章残句,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而后,于一九零几年间,于崇山峻岭间,一石壁之上,奇迹般地发现了修谱草案,宛如天书重现,照亮了王氏后裔的心田。1963年,王氏二修谱牒,续接前脉;80年代,又补遗珠,使之更加完善。此番,乃王氏第三次续修之壮举。
王氏老谱,采用经折装,苏氏排版,历经六十年风雨洗礼,依旧完好无损。续修之初衷,欲将老谱一比一影印,复刻其古韵,以古式线装筒装之姿,再现往昔风华。王氏族人,在遍览馆内各式家谱尺寸样本后,慧眼独具,选定210*285mm之常用规格,恰如其分,既显庄重,又不失雅致。
至于现代世系之编排,王氏家族匠心独运,欲将整体谱书编为一函六册,老谱独立成册,其余则按门分卷,五册并列,宛如繁星点点,共绘王氏家族之浩瀚星空。资料对接之际,王老师忽有疑虑:“女子后代若不入谱,何以传承?”焦编辑闻言,建议以实心圈标记女子,与男子之空心圈相区别,既合古礼,又不失公平。
谈及“和乃兴家邦”之字辈,王老师心有所感,欲将“乃”字更易为“可”,谓其起名不易。然焦编辑则力主保留原字,认为“乃”字更显古朴韵味,且寓意深远。一番交流之后,双方终就谱书细节达成共识。
最终,在愉悦而庄重的氛围中,双方签订了《王氏宗谱》编修协议,犹如历史的车轮,再次在王氏家族的脉络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此刻,锦秋文谱家谱馆内,仿佛有书香四溢,古韵悠长,见证了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宗谱续修之约。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