浭阳李氏家族向我馆捐赠了线装和精装《李氏家谱》各一册!



日前,浭阳李氏家族代表李体恒和李长凯先生向我馆捐赠了线装和精装《浭阳李氏家谱》各一册。我馆接受了馈赠,并回寄了收藏证书。

本谱是光绪元年《浭阳李氏家谱》的续谱,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走访寻源,竭力求证,拜访知情者,理顺脉络,正本清源,有益后人原则进行编写而成。希望族众代代相传。

李氏家谱续修谱序

國有史、述朝代、記政事。縣有志、明沿革、載土風。家有譜、考世系、識宗史。家族不斷地發展,遷徒變化,但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乃天理之道。人不可無祖,史不可無憑,修家譜:傳家風,继良訓,昭親睦,别長幼,生息繁衍,以尋根追源,厚古祥今,謹慎考證、存史鑒古爲修譜宗旨。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一二年歷時七年編修《盤錦李氏家譜》告竣,宗族得以銜接,文脉得以傳承,然條件有限存在着遺憾,二零一五年春,我祖後人:長徵、李盛父子把光緒元年士海祖編修《浭陽李氏家譜》用微信傳來,這是我族一大幸事,尋根留本有了一本自己的家譜,直貫父子,横連兄弟,上尊祖宗,下系子孫。以紀字諱上行始祖六百多年,世代不紊,實録子孫分布情況,是溯本尋源寶典,問祖憑證。家族血脉得以傳承。

考我黃米廒李氏淵源,《浭陽李氏家譜》言:因以上數世無考,不曾妄贅,以自良公始有顯據,尊爲一世祖。参照李氏其他世系家譜,始得自良公以上先祖之由来,特念我祖:出自伯益,發源宏昌,始自隴西,流澤綿遠。我祖復初公爲始遷祖,大明永樂二年,與侄貢公,自定州中山,遷居豐邑李家沙坨,子孫延續相傳。後裔尊始遷祖復初公爲一世祖、福元公爲二世祖、祥將公爲三世祖、葉生公爲四世祖、李龍公爲五世祖,自良公爲六世祖。自良公生子七人,我先祖文章公行四。先祖于明朝萬歷八年(一五八零年)自李家沙陀遷居黃米廒,時該地爲越支鹽場所轄,先祖爲《鹽字戶》。盤錦李氏家譜是自良祖後人部兮在東北傳世名録,對比浭陽李氏家譜錯訛太多,世系門支,祖宗名諱,尤甚。祖籍黃米廒和丹東揚名村、棗山村世系不在其内,爲了補充遺漏糾正錯誤,完善體系。辯血緣,明世系,尋根留本,世澤延綿。經和二十世人長凱、李迅,二十一世人李盛商議继修《浭陽李氏家譜·文章世系》之家譜。倡爲善舉,共襄聖事。親近九族,和睦鄉裏。上承先人遺志,下啓後嗣考思。血脉相連,修譜招親睦,譜書寄族情。

我黄米廒李氏先祖文章公生于明朝嘉慶末年、娶妻孫氏生子:宗合。宗合娶妻楊氏、孫氏生三子:得財、得增、得俊。得財娶妻孟氏生子思貴,得增娶妻季氏嗣子:思貴。得俊娶妻孫氏生三子:長子思榮、次子思富、三子思忠。從一子輩開始在不同年度先祖們闖關東。

清順治十年(一六五三年)清政府頒發《遼東招民開墾條例》獎勵從關内向東北移民,招民開荒,因生活所迫,先世祖在不同年代,由順天府(今河北省)豐潤縣黃米廒村長途跋涉,歷畫艱辛,分别落戶盤山縣大臺子村,東港市揚名村定居迄今三百多年承祖業制鹽、耕田,櫛風沐雨,年復一年艱苦創業,世代繁衍生息,根深葉茂,下傅至今十八代,子子孫孫,譜寫可歌可泣的發展史。子孫散居各地,各肇其基,人才济济。本族中揚名山十六世祖明泰公奉天承德縣庠生,明謙公海城庠生,編輯整理李氏家譜,大臺子村十七世祖國墨公德才兼備,國興公遠近聞名的富戶。新中國成立後涌現縣團級領導幹部,市縣人大代表、高級科技人才,民營企業家、科級幹部、碩士、博士、大學畢業生不乏其人,傳承有序、人杰輩出、根植華夏、永躍我族。追遠述德,不忘祖宗恩澤。尋根留本、承上啓下,敦親睦族、凝聚血親。續修家譜,追本溯源,傳承美德,激勵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親三代,族萬年。

筆者根據光緖元年《浭陽李氏家譜》和族内群賢,鼎力同心相助,收集家譜資料,走訪尋源,竭力求證,理順脉絡,正本清源,雖幾度春秋,歷畫艱辛,終成此譜。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鑒,實感欣慰。滄海桑田,躬逢盛世,修譜繼代,族人心所系,功在當今,慧及萬代,山高海闊,源溯千古,承前啓後,繼往開來,願我族安居樂業,人才輩出,興旺發達!

始祖復初公  第十九世孫

先祖文章公 第十三世孫  體恒 公元二零二零年秋

此前,锦秋文谱|中华家谱馆还先后收藏了四川翠屏《罗氏族谱》、《邓州焦林家乘》、河北张家口《通氏族谱》、新乡封丘《邹氏族谱》、《长宁边氏四修谱》等等。有需要查询这些族谱(家谱)信息或者欲参考咨询的读者,随时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读,也可与修谱专家交流家谱编修心得,经验共享,共叙姓氏文化情。减少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吾的现状!同时,中华家谱馆也热忱欢迎其他已修撰好的族谱(家谱)入藏。捐谱方式参考下方文章详情。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