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续修或翻阅古老的家谱时,会发现“娶”、“适”、“配”、“聘”、“妣”、“赘”等这些词汇频繁出现,用以描绘夫妻间的千丝万缕。那么对于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意思有何不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妣:是指已故的母亲(已故的父亲用“考”)。“妣”字,宛如一位慈祥的守护者,代表着已故的母亲,而与之相对的“考”则象征着逝去的父亲。在家族谱系中,他们共同守护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名词。“配”字,如同一位翩翩君子,专为男子结婚而设。当提及“继配”时,仿佛能见到一位男子在失去前妻后,再次牵手新人的温馨场景;而“改配”则描绘出男子与前妻离散后,另觅良缘的动人画面。所以从专业术语上来讲,继配指前任妻子病故后,再娶的妻子。改配指与前任妻子离异后,再娶的妻子。
“娶”字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男子娶妻的喜悦。而“未娶”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憧憬,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姻缘。
在很多族谱中,对男子结婚的表述通常会出现“配”、“娶”并用的情况,这是因为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思是有区别的。配、继配指的是所配的这位女子是初婚;娶、继娶则是指该女子为再婚(即再醮者),因此,我们在续修老谱时,应遵循老谱,不做修改。
在古代,婚嫁风俗中“聘”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象征着男子已定亲,但尚未完婚的甜蜜期待。一旦定亲,女子便成为夫家的一员,共同期盼着未来的幸福时光。当然,也有没完婚就已故的,所以就会有“聘某氏,未婚卒,葬某地”的描述。我们在续修谱时,一般以正式结婚为准,旧谱中的“聘”,如已经完婚生子的,则应把“聘”改为“配”。
“妾”与“侧室”同义。在古代家谱中,代表着男子在正妻之外另娶的女子,她们或许没有正妻的地位,但同样是家族血脉的延续者。
原配:大房。
良配:二房。
淑配:三房。
德配:四房。
“适”字则是女子结婚的专用名词,与男子的“配”相互呼应,共同描绘出古代男女婚嫁的美好画面。
“字”字则如同一位媒人,见证着女子定亲的喜悦时刻。而“于归”则是对女子出嫁的优雅描述,寓意着女子离开娘家,开始新的生活。
在现代修谱中,“未字”与“待字”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洁明了的表述方式。写“适某某”、“适何地何人”或“适不详”,不然人们会认为是永不出门的闺女。
入赘,亦被誉为“赘婿”或“招赘”,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它描绘了男子与女子结婚后,选择踏入女子的家门,并安定于其中,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更为独特的是,这位男子会跟随女方的姓氏,成为她家族血脉的延续。这种婚姻形式,往往是在女方家中无兄弟的情况下出现,为的是传宗接代,确保家族的延续。
“招赘”一词,还有另一层深意,它特指那些女子在丧夫之后,再度招引一位丈夫入门的情景,人们通常称之为“坐山招夫”。这样的婚姻,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前夫的同胞兄弟,他们在原地成亲,既维护了原有的家产,也避免了(或减少了)子女可能遭受的虐待。
在战乱频繁的年代,或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这样的婚姻形式尤为常见。女子们为了生活的安定,为了子女的未来,会选择这样的婚姻,虽然它或许并非她们心中的理想,但在现实的压迫下,她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的婚姻,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坚韧,它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为了生存和家族的延续,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家谱中的词汇,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家族的兴衰荣辱和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在家有老谱需要续修时,我们应尊重历史、传承文化,让这些词汇继续闪耀着它们的光芒。也让我们在追寻家族记忆的同时,更加珍视和感恩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风雨的亲人。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