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家谱之四知堂《杨氏家谱》



四知堂《杨氏家谱序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指导下,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科学文化上等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经济强国,中华杨氏家族也顺应得到健康发展。但是,在各个历史朝代,特别是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生产文化落后,造成了各民族姓氏几百年无发展记载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步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睦的重要基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化,学术研究气氛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日趋浓厚,华夏神州、武陵杨氏文化研究,也生机勃勃,呈现出民族团结、科技进步、国家强大的新局面。许多世家大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撰写族谱家书陆续出版发行,杨氏家族也不例外。2008年10月,宣恩县境内及周边县市,编纂撰写并发行了《杨氏族谱》,鄂、湘、川、黔等七省市武陵杨氏汇谱编纂撰写的《杨氏族谱》已陆续发行。

国家有史,能述朝代,记政事、知古今;地方有志,方明衍变、载土风、录英豪,家族有谱,可考世系、道宗族、辨亲疏。姓氏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重点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社会基层,洋溢着浓郁的泥土芬香。其研究课题范围广范,涉及家史、族史、民族关系史,姓婚流源家教、家规、家风、习俗信仰以及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等许多领域国家级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又是民族学、社会学、人口学、方志学、社会道德学、民族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项目是族谱家谱的编纂。

家族、宗族是由同一姓氏中的各个家庭以血缘为续带组合而成的群体,又是民族和国家总体结构的细胞和构件。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必然有家庭、家族的形成。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历来把"齐家"当作"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环节。《礼记·大传》谓:"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孙中山先生亦称:"由宗族的团结,扩散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该加以运用。"

编修家谱族谱,有利于发掘整理民间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清理各个姓氏、各个家庭在生息繁衍的历史及其血缘关系;有利于激发人们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爱国爱家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当前形势下,更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由此可见,编修家谱族谱,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利国利民的高雅文化活动。

杨氏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一个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文化底蕴浓厚的古今名门望族,至今已历三千余载,姓氏在《百家姓》中第十六位,总人口超过四千多万,居全国第六位,广泛分布祖国各地。通礼公先祖后裔,于1716-1717(康熙丙申55、丁酉56)年间,自江西南昌、贵州玉屏迁徙到湖北宣恩(现居住地),迄今三百多年,落地生根,生息繁衍十五代,共二千五百余人。大家不畏艰辛,辛勤劳作为垦殖、开发、建设自己的家乡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且代代相承,心系弘农故郡,不忘慎重追远,尊祖敬宗。此谱,自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历经两年多时间,通过信息采集、资料归类、整理编撰、排版校对,通礼公后裔的《杨氏家谱》日渐形成,实乃杨氏宗亲通礼公后裔众望之所归也!

值此家谱付梓之际,家人夙愿,溢于言表。祖先功德,谨记毋忘;淳厚家风,世代相传。书之,是为序。

杨胜德

2022年5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