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家族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姓氏群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乔姓人口有241万人,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起清水河县长沟门村,北至后大滩察右中旗义发泉村,沿途一线开枝散叶居住较为集中。据考察该区域乔氏系同根一祖的我们,祖籍是山西省神池县大滩村人。
相传乔太祖在山西老家,其子有兄弟两人在清朝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乔老大携妻带子与其弟乔老二,以避灾荒,为了谋生走西口出口外(迁徙示意图)。临行前找了一位算命先生卜卦说:“你们到口外甚时候走到一个叫沟门的地方,就是你们安家落脚之地”。此后他们一行三个大人挑得一根扁担,担着两只箩筐,箩筐里坐着两个孩子,告别了祖籍,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土,从山西省神池县大滩村徒步走上了逃荒之路。一路忍饥挨饿,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跨过了边墙(万里长城)。有一天,走到一个村庄时,乔老大的媳妇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住了下来,一问便知这个村叫长沟门,此时想起了临行前算命先生说过的话,兄弟二人决定就留居此地。当时清水河县长沟门村并不大,但有一位大财主姓潘,开设了几处店铺、作坊,雇有很多的长工。说起潘家也是山西老乡,兄弟二人就给潘家当长工,以此来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经过数年的苦力劳作,在此买窑置地,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也给拐腿二弟娶了媳妇,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乔老大生育五子,乔老二生育两子,女儿们无考。其子分别称名为:大狗、二狗、三狗、四狗、五狗、六狗、七狗(为了便于记载,并非按岁数大小排列,其六、七狗系乔老二所生)。这亲叔伯兄弟7个人,为人精明强悍,故有“不怕潘家一只虎,就怕乔家一群狗”的俗语,在清水河县杨家川流传至今。随着众弟兄的长大成家,仅长沟门村自家原有的耕地、窑室,远不够众多人口生存发展的需求,为此已有家业的乔大狗守父母留在长沟门(其后代在长沟门村至今已有204年之久),刚成家的乔二、三狗率先在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举家搬迁到距长沟门村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清水河县曹家沟村。在此买窑置地定居下来(至今180年),几年后乔四、五狗在长沟门村成家后也先后搬迁到曹家沟村。该村原本是刘、万、石、史十来户的杂姓小村,在历史的演变中,外姓人逐渐移居外迁。相传在清朝晚期的某一天,本村最后一户外姓人与我们的先辈因饮用水短缺,在争抢拍水中引起纠纷,打了一架,对方连夜逃离,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乔家沟,到现在除有老姑舅王姓曾投靠乔姓来曹家沟一家外,30户全是乔姓。清水河县长沟门村是咱们家族的发祥地,曹家沟村也是人杰地灵,旺族兴户的吉地。察右中旗辉腾梁山前山后的族人前辈们,基本上是从清水河县曹家沟村迁移出去的。
从坟系角度讲:现长沟门村西坟岇上有“乔氏一族”,出口外的第一代老祖坟一座,我的烈祖父乔老大兄弟俩的后代在此为他们建坟,立祖的可能按风俗回山西请乔太祖牌位立的祖(现209国道长沟门村避险台正西、跨过沟壕向阳平地即是,后简称“乔氏一族”太祖坟)。截止我的爷爷辈为六服(实人为五服已满),占地一亩二,穴深九尺二,为糜谷窖。
我的大烈祖父是走西口的乔老大,他的后代分为五大支系,其中有四大支系的4座辈分相同的祖坟,就坐落在曹家沟,截止我的爹爹辈为五服,属出口外的第二代祖坟。其次有清水河县城关镇朱家山村黑土也由乔拐子立祖建的坟、曹家沟村前圪旦乔三狗支系后代(乔丑、二虎旦、乔狗之父)乔二牌位立祖建的坟,曹家沟村北柳树圪旦乔三狗支系后代(六虎旦之父)乔大牌位立祖建的坟,乔五狗支系后代乔大锁在旗下营镇福生庄村马窑沟立祖建的坟,二烈祖父的乔六狗支系后代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朱家山村东山坡由乔三明立祖建的坟和清水河县五良太乡两犋牛窑由乔四明立祖建的坟,截止我的爹爹辈为四服,属出口外后的第三代祖坟。除此之外前后山、土默特川、河西、和林、巴盟、托克托县等地,截止我的爹爹辈是超不出四服的,否则从坟系上就可判定不是同根一宗人。六大支系简介如下:
乔大狗支系:该支系留守在清水河县长沟门村至今已有204年,祖坟就是长沟门村西坟峁上的“乔氏一族”太祖坟。他生有三子(女儿无考)。长子:其后代至今生活在长沟门村。次子:其后代在他孙子辈上从长沟门村于1936年至1958年,20年间分次迁居到清水河县韭菜庄乡畔沟村、察右中旗的小牛庆、七苏木村、武川县的贾更圪塄图村、卓资县的十股地村。三子:其后代一部分至今生活在长沟门,另一部分在他曾孙辈上于1946年迁居到四子王旗半沟村。乔大狗支系其后人在玄、来、晜、仍、云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呼和浩特市、乌海、伊盟准格尔旗、察右中旗、清水河县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200年的时间,乔大狗支系包括长沟门村西坟峁上的“乔氏一族”太祖坟在内,各地建坟地共计15座(包括寄埋,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包括前辈乔太祖和乔老大):男143人、女109人,合计252人。
乔二狗支系:乔二狗于1838年率先从清水河县长沟门村迁居到本县曹家沟村,至今已有180年,该支系祖坟建在曹家沟村阳二峁东南下畔(后简称乔二狗祖坟),占地一亩二,穴深九尺二,为糜谷窖。生育四子二女,两女儿出娉于清水河县韭菜庄乡五道梁村的刘家和李家。长子:其后代在他儿子辈从曹家沟村,于1927年随子迁居在察右中旗保和堂村。次子:其后代在他儿子、孙子、曾孙辈上分别从曹家沟村和蒿艾梁村,于1889年至1948年,近60年间分次迁居到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蒿艾梁村,土右旗的苗四营、下小韩营、朔州营村,卓资县的翻身壕,察右中旗的大东沟、大西沟、义发泉村。三子:其后代在他曾孙辈上从曹家沟村,于1956年迁居在察右中旗小西沟村。四子:他从曹家沟村,于1870年迁居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朱家山村,其后代在他曾孙辈上部分迁至清水河县城关镇的胶泥沟村和东庄窝村。乔二狗支系其后人在来、晜、仍、云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北京、呼和浩特、包头、集宁、土右旗、卓资县、清水河、察右中旗、天津、山西太原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近200年的时间,乔二狗支系后代包括在曹家沟村阳二峁支系祖坟在内,各地建坟地共计21座(包括寄埋,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男232人、女193人,合计425人。
乔三狗支系:乔三狗于1838年率先与二哥从清水河县长沟门村移居到本县曹家沟村,至今已有180年。该支系祖坟原建在曹家沟村东峁圪旦(后简称乔三狗祖坟),安葬方式为糜谷窖。在1937年发生变故,后在农业学大寨时已修成梯田地,现已成为后人记忆中的乔三狗支系祖坟地。生育三子(女儿无考)。长子:其后代在儿子、孙子、曾孙辈上从曹家沟村,于1897年至1975年,近80年间分次迁居在清水河县的蔺家沟、四眼堡、偏关阳坪村、北沟村、三黄水、秦家梁、小庙乡的边墙壕村,察右中旗的小西沟、红旗庙、宿泥不浪、三棵碌碡、庙沟、南兰旗、二号地乡沟掌子村,卓资县的十股地村,土右旗的苗四营和朔州营村,托克托县的刺尾沟村,和林县的后一间房村,巴盟临河市的分子地乡五星五社等。次子:其后代在儿子、孙子辈上各有一门人从曹家沟村,于1912年和1938年分别迁居到卓资县的荞麦皮沟村和察右中旗的大东沟村。三子:其后代曾留守在曹家沟村(无子嗣)。乔三狗支系其后人在玄、来、晜、仍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呼和浩特市、包头、集宁、巴盟临河、乌海、伊盟准格尔旗、土右旗、卓资县、清水河县、察右中旗、托克托县、和林县、河北怀来县、山西怀仁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近200年的时间,乔三狗支系后代包括曹家沟村原东峁圪旦祖坟在内,各地建坟地共计38座(包括寄埋,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男287人、女221人,合计508人。
乔四狗支系:乔四狗1842年从清水河县长沟门村移居本县曹家沟村,至今已有176年。在旧社会农民有没有沃土良田是人居生活的基本条件,四、五狗弟兄俩与哥哥们相比去曹家沟村稍晚一些。有沃土良田的人家一般是不会轻易离开生养他的热土,至少也要晚一些,这是迁徙的规律。为此四、五狗弟兄俩买到了曹家沟村最好的两股耕地,加之人口也比较少,历代生活过得富裕,所以该支系人口流动量也小。乔四狗支系祖坟建在曹家沟阳二湾(后简称乔四狗祖坟),占地一亩二,穴深九尺二,为糜谷窖。生育二子(女儿无考)。长子:其后代一部分至今生活在曹家沟村,另一部分于1930年迁居本乡炉子沟村。次子:其后代一部分至今也生活在曹家沟村,另一部分在他的孙子辈上有兄弟三人从曹家沟村于1931年迁居到察右中旗的大西沟和大东沟村。乔四狗支系后代在来、晜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呼和浩特市、集宁、清水河、察右中旗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170多年的时间,乔四狗支系包括曹家沟村阳二湾祖坟在内,各地建坟地共计6座(包括寄埋,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男78人、女68人,合计146人。
乔五狗支系:乔五狗1844年在哥哥们的拉引下从清水河县长沟门村迁居到本县曹家沟村,至今已有174年。因他迁居到曹家沟村更晚些,买到了曹家沟村离开最晚的一家人家的也是曹家沟村最好的一股耕地。加之人口比较少,历代生活过得比较富裕,所以该支系人口流动量也小。乔五狗支系祖坟建在曹家沟村阳二峁后阴背(后简称乔五狗祖坟),占地一亩二,穴深九尺二,葬式为穿堂。生育二子(女儿无考)。长子:在清朝光绪2年(公元1876年),从曹家沟村搬迁到卓资县旗下营镇福生庄村,他是清水河县曹家沟村乔姓家族中上后山最早的第一人,其后代在他孙子辈上于1918年和1943年分别迁居到察右中旗的乌兰乡东菜园西梁村和铁沙盖乡的太和卜子村。次子:其后代至今生活在清水河县曹家沟村。乔五狗支系后代在来、晜、仍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呼和浩特市、山西省的太原市、察右中旗、清水河县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170多年的时间,五狗支系包括在曹家沟村阳二峁的祖坟在内,各地建坟地共计5座(包括寄埋,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男48人、女24人,合计72人。
走西口的乔老二,在清水河县长沟门村娶妻生子,生有两子(女儿无考),即亲叔伯排行乔六狗、乔七狗,他们去世后葬在长沟门村西坟峁上的“乔氏一族”太祖坟内。乔六狗的后代为本家族第六支系。乔七狗未婚,无子嗣。
乔六狗支系:乔六狗生有二子(女儿无考)。他的两儿子从清水河县长沟门村,于1867年迁居到清水河县城关镇朱家山村,至今已有150多年。长子(乔三明):其后代一部分至今生活在清水河县城关镇的朱家山、东庄窝、雷胡坡村,另一部分在儿子和孙子辈上分别于1887年至1971年,在80多年间分次从朱家山村迁居到河西准格尔旗窑沟乡永胜壕大队的城塔村和脑包湾社,清水河县的两犋牛窑子村和东庄窝村,察右中旗铁沙盖乡的和龙贵村、红旗庙村、丁计河村,四子王旗的龙兴泉村,和林县羊群沟乡的后应子沟村,达茂旗的五福堂村。次子(乔四明):他于1886年从清水河县朱家山村迁居到本县五良太乡的两犋牛窑村,其后代在儿子辈上的一部分直接从朱家山村于1911年至1961年间分次迁居到和林格尔县羊群沟乡的后应子沟村和崞县窑村,在孙子辈上有一门人于1931年从清水河县五良太乡的两犋牛窑村移居察右中旗和龙贵村。乔六狗支系其后人在玄、来、晜、仍孙辈上,分布在现今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山东青岛、上海、乌海、巴盟临河、达茂旗、四子王旗、薛家湾、察右中旗、武川县、清水河等地。请见该支系先辈迁徙示意图。历经200年的时间,乔六狗支系各地建坟地共计9座(详情可查个人简史)。繁衍子孙(包括前辈乔老二和乔七狗):男173人、女124人,合计297人。
乔太祖后代从(清朝乾隆27年)公元1762年至2022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指前几代的乔姓闺女们无考),历经260年,后代在各地建坟地总计94座。繁衍子孙11代,男961人、女739人,总计1700人。
综上所述,乔氏家族虽不是名门,但也是旺达一族,虽不是良将数人,但也是精兵成群,他们是很优秀,非常聪明的一个群体。
先辈们为了吃饱穿暖,为了生儿育女,为了躲避兵荒马乱,不畏艰难,生生不息地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地寻找着未来,寻找着梦想。纵观先辈们的迁徙定居地,其共性特征就是靠近城镇但不进城,专找僻静的山沟小村。因为当时的山沟小村虽生活条件艰苦,但很有安全感,并且在当时内蒙古中北部是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是自给自足、养儿育女、壮大家族、躲兵避荒的极佳选择。为了寻觅理想的落脚地,他们背井离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忍饥挨饿,拖家带口,长途迁徙。当时社会不发达的特征就是“交通是靠走、通信是靠吼”,其艰辛的历程是不言而喻!
后辈们同样寻找着梦想,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综合素养的修炼,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梦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各显其能,不甘落伍掉队。95%以上的年轻人走出了家门,涌进了周边的城镇,打工谋生。可社会生产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而是向多元化,多领域生产战线发起了挑战。他们同样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现学现用。有的从政,有的经商,在各行各业中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诞生。
从人口流动角度看,前辈们流动的地域、所涉及的人口相对集中,而后辈们流动的地域、所涉及的人口是分散而普遍。其社会背景前者多数是为了躲避灾荒战乱,后者则是社会安定、经济体制私有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一致的,使梦想变为现实。
最后,我在这里最想也是最值得以重笔提示,百年后的子孙们,你们的先辈们进城了,虽然生活环境优越了,但社会生存的压力和老辈们相比一点都不轻松。他们同样是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只不过是“昔日徒步艰辛路,今日车轮一阵风;昔日吞糠咽菜煤油灯,今日山珍海味不夜城”而已。他们大多是白手起家,寻房租院,甚至有的终生以房为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直伴随终身,远比先辈们简单的生存方式要复杂的多。太不容易了,为什么?同样是为了未来的你们啊!这就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万代子孙们需珍惜,要继续加油啊!
乔贵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