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周氏族谱势在必行,故族中编委会成员一探中华家谱馆!



近日,河南郑州《周氏族谱》编委会成员一行三人到访中华家谱馆处,受到张编辑、赵编辑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友好交流。

张编辑首先对周氏编委会成员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带领参观了家谱馆馆藏书籍,介绍了精装家谱的工艺、纸张、彩页印刷效果等。重点介绍了和周氏家族想要看的一千页左右象牙白纸质的家谱样书。

三位周老师认真听了张编辑的介绍后并表示,感谢中华家谱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随后双方就《周氏族谱》编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沟通。据了解,本次续谱会牵扯到郑州50多个村庄,300多个分支系,至少12000余人,资料收集难度大,目前预估编印事宜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进行。此次到访一是探地方,二是了解工艺,三是咨询价格。

编修家谱这件事,本身就是繁琐、复杂的,在此,对所有参与编撰人员的老师们道句辛苦了!他们为中华传统、追根溯源、敦亲睦族、加深宗亲感情等方面所做出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也祝周氏家族,家庭和美,万事如意!期待后期我们能够有幸参与《周氏族谱》的编印之事!

附:续订《周氏族谱》序

族谱文化属民俗文化系列,其渊源已久。始于商代,推广于秦汉,宋代后日渐盛行。元明时至鼎盛期,现仍流行于民间,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维系血亲、载录家史、传承文明、规范伦理的重要作用,兼有收族并族及彰显家族业绩之功能。古有“黄金可外借,家谱不外传”之说,大凡较有名望世家,均有族(家)谱传世,并引以为荣。

考我周姓乃全国第九大姓,系黄帝后裔,源于姬姓,曾创立周王朝,后集居于汝河流域,唐玄宗时复归周姓。郑州城东周氏支脉于明永乐元年(1403),由始祖周龙,周虎兄弟两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繁衍生息至今。到清乾隆三十年(1765),已传至十世,家族人丁兴旺、事业有成,当地视为望族。是年创建周氏宗祠于水磨东周村,并订立了族谱字辈二十字为“世德传来远,作述自可常,善继祖宗志,光辉永显扬”。从始祖迁郑第八世起沿用,以使后裔依序不紊,随又组织编修《周氏家谱》以传世。该谱历经数次修续后,本族大部分之族人,对周氏迁郑历史及族谱字辈排序已家喻户晓。但遗憾的是,由于晚清以来,战乱不断,民生不顾,族人对家谱皆保管不善,约在清光绪初(1880年左右)先后遗失贻尽。在二十世纪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1966-1976),各家存放的灵位被当作“四旧”破除掉,祠堂被拆除,坟头和石碑多被推平,致使各支系上溯无据,均存在世系传承的断代问题,给本次续谱造成极大困难。

公元2003年以来,世有“水磨五周”之称的东周村、中周村、古城村、南岗村、刘庄村陆续被拆,村民已全部迁入新建的五州新村小区,加之其它村庄被拆,村民也都入住小区,现五州新村小区已成常住人口超万人,多村多姓村民居住的城市社区。周姓后裔不明血亲,互不知辈份的情况日益严重,鉴于此,重修族谱,以正我望族地位,避免外人嘲笑。重续家谱之事,终被列为族中重事。族中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决心以续谱乃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责任,和不求千古一致,但求后裔有序之理念完成续谱大事,经自敏、可法、根来、玉兴、运才、伯林等人积极组织串联,前后用时七个月,数十人不辞辛苦了解、核查、收集到除水磨五周外及老南岗、二十铺、十里铺、王府李、禹庄、燕庄、贾陈、磨李、小孟庄、陈三桥、岗李、水寨、祭城,马头岗、安庄、杨桥、姚孙、李湖桥、后藩庄、后魏、桥头岗、大孟周庄、西周庄、东周庄、董庄、刘集东周庄、张庄、马先李、小辛庄、螺蛭湖、郎庄、任楼周庄、曹庙、奶奶洞沟、油坊庄、周家寨、大滩、周垴、赵家咀、东耿河、周垌、周新庄、沙口村、东大街、大河村、大岗刘及新郑东徐庄、禹州岔关庄、扶沟角冢、民权陈庄等50多个村庄,现有我周氏一族300多个分支系,12000余人。并帮助整理收集到近二万人的族谱资料以及40余人的名人贤士资料,本着“是否族者,虽微不弃,非我族者,虽显不录”的原则,编纂人员逐件审核、规范、编纂校对终已成书。

此次续修族谱上下相差15世,从有名讳可考的第六世至二十世祖字辈,其工程当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举,是周氏先祖和众多族中长者梦寐以求之事,上可告慰祖先,下可昭教后人。遗憾的是,此次编谱过程中,由于有些村的族人思想不重视,或者文化水平太差,或者户与户之间有矛盾、缺乏沟通,以致所送资料参差不齐、过分简单。有的只抄了人名,有的干脆只写子女几个、连人名也未记、更不用说生、卒、年、月、日等详细资料。还有岗赵村、台前、张马等村截止出版时,仍未提供资料,荥阳的槐西村、太和、祖师庙等村庄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参加,使编者爱莫能助,十分惋惜。古人云:“飞鸟还乡,狐死首丘”何乎人哉,唯有木本水源之情方能触动后世慨慕之思。此次续订族谱之目的在于期望族人以族谱为纽带、明血亲,增族谊,促团结并弘扬先祖“以德为本,耕读持家,顽强拼搏,振兴家业”之美德,倡孝敬先祖、尊老爱幼之祖风,共同奋发努力,为实现我族事业、家业更加辉煌而努力奋斗。若此,则周氏列祖可安枕、后裔甚幸也。

十七世孙运河敬撰

公元2009年农历已丑年5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