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老谱,我们经常能看到伯夷、叔齐、仲尼、伯禽父、仲山甫、孟姜、伯姬、叔姬、季芈等诸如此类的名字。那么,“孟”“伯“有何区别呢?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古时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其中,正妻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出,侧室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于是有个说法是“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牵扯到实际的使用时,古人区分的还是很清楚的,举个三国时候最有名的两个人物,孙坚的大儿子叫孙策,二儿子叫孙权,那么,孙策因为是长子,所以他字伯符,孙权因为是老二,所以他字仲谋。当1234时除了伯仲叔季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排法叫孟仲叔季。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一般来说,不管有几个儿子,头跟尾是不变的,也就是伯跟季是不变的。
在女子中,孟伯的用法和男子又有所不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熟悉吗?孟姜女不是姓孟,她姓姜,所谓的孟姜女跟褒姒一样,娘家姓放在后面,就是说她是姜家的大闺女(长女)。姜家女儿按排行一般分别被称为伯姜/孟姜(长女)、仲姜(二女儿)、叔姜(三女儿、四女儿等)、季姜(最小的女儿)。学术界认为伯姜和孟姜是同义词,但也有人认为二者小有分别:嫡出(嫡,读dí。大老婆生的)的长女是伯姜,庶出(小老婆生的)的长女是孟姜。由于姜家可能不止有四个女儿,所以在一个仲姜和一个季姜之间,往往有好几个叔姜。
总结来说,古代孟伯二字在男女中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在男子中,伯代表着嫡出长子,孟代表着庶出长子。但在具体的用法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女子中,孟/伯都说的是长女。但在使用上,孟为常用字,如:孟姜女、孟戈、孟庸等,这也体现了当时尊卑有别的观念。也有一小部分声音认为,女子中孟伯二字的使用和男子一样,嫡出长女称伯,庶出长女称孟。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