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沈氏尚武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沈氏尚武精神

李东

自古中国就有尚武之风,如梁启超所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何谓尚武?追溯远古,回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史,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所迸发出来的尚武精神与爱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抚今追昔,历史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真理,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还要回归到最简单的方式"文武之道,缺一不可"。尚武精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孕育而成的民族精神,历史中经历着兴起、繁荣与衰萎,但是,尚武精神在民族的发展中并未泯灭,即使在今天也是根深叶茂,保持着昂扬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发展好、弘扬好武术不仅一项体育工作,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事关守护好民族复兴的根与魂。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尚武精神"的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0年,孙中山先生应上海精武体育会之邀,为其出版的会刊《精武本纪》作序,欣然写下"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毛泽东也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因此,弘扬尚武精神、传承武德文化、发展武术事业是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强国必须强民,强民贵在尚武。民族复兴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张扬。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在外敌入侵,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技"得到大力提倡,以期弘扬尚武精神,"振兴民族,雪'东亚病夫'之耻"。在推翻封建统治、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武术组织与武术人物及他们所张扬的尚武精神,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正如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所说"今者爱国之士,莫不知奖励尚武精神之为急务"。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泛普及习武健身,提倡尚武精神,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武术教育,培育青少年坚韧的性格与勇于担当的精神,克服安逸思想,铸造勇于"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坚定意志,对于塑造国民素质及品行,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人的骨气与志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武术锻炼具有加强脏腑功能,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培育意志品质,能够达到明显的增强体质效果。大力倡导习武健身,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

武术是体育,也是文化。武术文化塑造是我国武德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体育相比,武术无论是从攻防技法,还是从基础理论与技战术特点来看,除了具备现代体育的一切共性因素外,还融入了浓郁的中华文化基因,承载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传统文化因子,蕴涵着兵家、儒家、佛家、道家理论,融汇着中华传统哲学与文化理念以及传统医学、美学的内核,也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气节、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与人生观。深刻认识武术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其积极成分,汲取优秀思想内容,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氏,自东汉以来,就是声显江左的习武强宗;据沈约《宋书》卷100"自序"记载,沈氏故里在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其家族的历史颇为悠久,至少在东汉初便定居江东。沈氏以"武教"兴家,从沈林子兄弟到沈庆之、沈攸之最为典型,不仅助刘裕开国,而且随刘宋征伐、战功赫赫。尚武教育使沈氏具有优异的身体素质,立功显赫,显现着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沈氏始祖是东汉光武帝时人沈戎,戎有三子:鄞、浒、景。此后沈氏的嫡嗣宗支主要来自沈浒、沈景后人,如沈田子、沈林子、沈约一支出自沈浒;沈充、沈劲、沈演之、沈庆之、沈怀文等则出自沈景。乾隆年间,沈氏族人自湖北武昌府崇阳县天城乡十都里出发,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迁移至陕西兴安府汉阴县汉阳坪落脚,有那个年代,安身立命,强身健体是天大的事。尚武已是先祖们显著的精神特征。凤凰山南麓,汉江河畔,偏僻险恶的生存环境,与大自然斗争贯穿着先祖们生活中的全部主题。其习武强宗的"基因"或气质在族中代代相传,也就有了现世沈氏家族"一门八兄抗击长毛子(土匪)"、沈香莲祖上"侠肝义胆,除暴安良""沈氏女子出嫁陪奁武装"之说,沈兰准、沈兰银的"抛洒热血,以身殉国"英烈事迹等等。

下面两套是祖辈们对付当时长毛子(土匪)基本拳法。首先家家户户都有的家具长条凳,随手拿来都是防身器材,其身物一体的拳法即"板凳拳"。耍起长条凳来,就如同其他习武之人舞刀弄剑﹣般威风,快如闪电;拿起条凳,撩、挑、冲、扫,舞得虎虎生风,颇有古代大侠的风范。板凳拳法是峨嵋门派的独特功夫,全称"峨嵋梅花凳",一位名为沈兰芳的祖父,正是沈氏家族中,会此板凳拳的唯一传人。据传言乡邻亲眼所见,其继承者均得真传板凳拳之精髓,达到"人凳合一",水墨不进之境界。

其次,沈氏棍法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齐眉棍",此棍"招招降魔除恶邪,声声劈打尘飞扬"。授予禅门世子孙,演技更新换新样。游卧劈砸刺拨拦,压格架跳踢翻挡。相传汉阴崇阳沈氏共有9根,沈书泰祖上及八子(八房)各1 根,目前三房、七房等还有遗存。

习武强宗的"尚武精神"我自幼在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中深受感染和熏陶,同时也给我埋下了一颗习武强身报国的种子。列宁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在19987月从汉阴县汉阳中学毕业后,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来到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院校进修,同年10月堂兄沈海也拜在陈逵大师门下,我们共同研习武学,此间练习武当南拳、内家拳、擒敌拳、套路等功夫,同时在此也将沈氏家族的"尚武精神"进行弘扬传播。我于 2001 年秋季毕业后应征入伍在新疆奎屯 69235 部队服役两年;堂兄沈海毕业南下创业;传承沈氏尚武精神,激励沈氏族人"不忘耕读传家、文武兼修德行天下"。我们至今仍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武术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大力推广宣传"沈氏尚武精神"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教育子女不忘初心,源源不断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

进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尚武精神"塑造是我国武德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尚武精神"在增进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建设国家制度方面起到了"凝结"的作用。从近现代到当代社会以来我国武术"尚武精神"的整体内涵发生了较大进步,这是伴随着新时代发展武术文化的自我更新和升级。孔子曾经赞颂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天下大勇"。沈氏尚武精神具有时代意义,以"健身强体"为基本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形成"内外兼修,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积极奋斗"的精神品质,表现出"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面貌。

(备注:李东即沈秀东,遵从外公李荣友愿望,随母姓取名)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