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籍汉阴沈氏族谱》序一



十年修谱艰辛路 敬祖励后源流长 

崇阳籍汉阴沈氏族谱》序一

沈鹏

地图上的秦巴地区有条河,名为芭蕉河,从安康凤凰山主峰铁瓦殿起源,向南一路奔走流淌,四季不竭。拦路的是红岩梁、干树娅、青山咀,顺路的是官地沟、谭家院子、林家染坊,终究要和大涨河相会,义无反顾的归于汉江。山高水远、鸡鸣狗吠、晴耕雨读,这是我幼年、童年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环境,在陕南有着无数雷同相似的地方。散居在汉阴县汉阳、漩涡一带的沈姓族人,因其浓重拗口的湖北崇阳方言,自豪于"沈家崇阳人"的称谓,也乐于被乡邻们另眼相看。似乎沈姓有其搬迁大移民的先行史,对长江中游故乡崇阳的惦念与守望,血脉间、骨子里便陡生了诸多的自信和坚韧。

幼小的时候,和长辈交流不会讲崇阳话,是我辈最难解的烦恼和尴尬。等到会识文断字,听长辈们讲述族人徒步肩挑、逆流而上、破荒耕种、行侠仗义的故事,翻阅曾祖父手书的自述族谱遗本,油然生出对家族历史一探究竟的迫切愿望。族人从哪里来,离乡迁移的原因,经历的悲痛磨难,生存的经验法则,发展的利弊得失,等等问题,都成了困扰自己多年的一个心结,也演化成一种坚定的使命和责任,基于上述因素,沈氏家族密码信息是有待于挖掘整理,更应该去分析研究。

2009年春,我通过网络平台先后联系到湖北赤壁市、崇阳县的部分沈姓宗亲,开始了家族信息的持续交流,在各位沈氏族亲的积极支持下,也萌生了收集家族信息修编族谱的愿景。2012年6月,湖北崇阳县宗亲沈铁桥夫妇、沈茂华,赤壁宗亲沈少华应邀来汉阴县访问沈氏家族,看族人、敬先辈、查文献、叙亲情,汉阴、崇阳两地沈姓族人第一次面对面畅叙家族源流,展望美好未来。同年国庆假期,我和还平爹、衍福叔等4人代表沈氏家族乘火车回湖北崇阳县寻根问祖,参加了湘鄂赣皖豫渝川陕沈氏宗谱联修工作会议。期间,翻山越岭拜谒了崇阳县天城镇、青山镇、港口乡、肖岭乡和江西修水县多处沈氏宗祠和先祖墓地,追寻先辈们迁徙奔走的历史印迹;探访了沈氏族人和集中居住村落,所到之处均受到族人热情接待和至尊礼遇,真的是鞭炮鸣响锣鼓喧天;在这种朴素的待客仪式上,我辈暖意融融,品食麻花、肉糕、薯粉坨、雷竹笋等传统美食,感受崇阳味道和乡音乡情,梦回先辈们在楚南"诸山崇聚"之地与天地拼搏奋斗的光阴岁月,仿佛汉阴与崇阳虽距八百余公里遥望却也是秦风楚韵、山水相依、血脉互通、情浓于水。

据湖北崇阳《沈氏宗谱》记载和长辈口耳相传:乾隆丁亥年,我族先祖贵朝公自湖北武昌府崇阳县天城乡十都里双港保三合拢口沈家墩上移居陕西兴安府汉阴县汉阳坪铺火石梁。十二年后的乾隆己亥年,贵朝(隆朝)公叔辈盛文(兴文)公祖上亦从崇阳县迁移陕西汉阴汉阳坪燕子岩定居。清朝《垦荒令》的颁布,加快了湖广移民填川陕的进程,至乾隆初期,已形成移民进川陕的高潮,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湖北崇阳沈氏先祖加入了流徙辗转的洪流中。迁陕先辈皆是侠肝义胆之人,且身怀高强武艺,得以在万重山水长途跋涉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平安顺遂。汉阴县南部山区相对于月河川道,算得上是真正的僻壤荒野,汉阳坪火石梁上的燕子岩、红岩梁上的狮子岩、蒋家寨下的沈家大院子,都镌刻了先辈们劈荆斩棘、开荒种荞的坚实足迹,形成了战天斗地、渔樵耕读的进取精神,凝聚了团结互助、崇德尚善的的家族风气。

以《礼记·中庸》中"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的思想追溯家族源流,我辈亦得到诸多值得传承发扬的为人处世之道。经过255年的岁月更替,汉阴县汉江、渭子溪、芭蕉河、大涨河流域﹣﹣地处山南水北的这方肥沃土地,以其泉水甘甜、五谷丰登滋养着这方百姓,沈姓族人与当地友邻和睦相处,相融共生,分枝发芽,开花结果,现已发展壮大成一支七百余人的大家族,有精忠报国者壮烈捐躯,有教书育人者桃李满天下,有无私奉公者清廉为民,有学术专攻者公派留学深造,有经商兴业人诚信四方,有平凡普通人遵纪守法淳朴善良……

十余年来,沈姓家族以还平公为首的族务服务领衔者数十次宣传动员、会商讨论、落实责任、督促协调,历经多层面争论考证、去伪存真、查漏补缺、集思广益,圆满完成了修编《崇阳籍汉阴沈氏族谱》的各项目标任务。总的来说,以其团结互助、各显身手的共识,孝亲敬老、庚续血脉的原则,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精神,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梳理明晰长幼之序,引经据典还原历史,汇集成一部承载着大爱亲情的家族文书。

归纳起来,这部族谱既是对江西九江市四省联修《中华沈氏宗谱》和湖北崇阳县《沈氏宗谱》的溯源传承,也是对兰馥祖父、香藻祖上两部手书家谱的整理接续,更是献给崇阳籍汉阴沈氏族人的精神财富。在浩若烟海的家谱丛林中,《崇阳籍汉阴沈氏族谱》终然会以其四个显著特点熠熠生辉。

一是世系源流有其根本。沈姓始祖聃季至汉阴沈氏"树"字辈共147世孙,无论是主杆次枝,还是派行演变,均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其体例完备周全,考订细致严谨,详略取舍得当,使得沈氏家族历史记录翔实,源流脉络清晰,族人引以为豪。

二是提炼家训敦宗睦族。本族谱集采众长,凝炼成祖训家规,成为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精髓。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等均有具体体现和要求。也记载有先辈族人嫉恶如仇、奋发有为、造福桑梓的典型事迹,对族人和后代有着深远的警示教化作用。

三是新续字派长衍吉祥。我族派行延续从湖北崇阳带来的40字新派派行歌,目前已繁衍至27辈,其藏头诗"荣华富贵.金玉满堂"承载和寄托了先辈对族人们的美好祝愿,其神奇的文字符号激励着每一个沈氏族人心怀梦想,追求卓越。为体现延绵不断、长衍吉祥,族务管理者充分征询各房意见,反复推敲研究,在藏头诗"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字派的基础上,以"元亨利贞"为藏头诗,续拟了20字的派行歌,完成家族神圣的历史使命,永续造福子孙后代。

四是风俗礼仪传承文化。为了让族人不忘历史,感恩先祖,发扬传统,自强不息,我们搜集整理了崇阳县、汉阴县民间的部分风俗礼仪,形成了家族成员在日历节气、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的具体条规和文书规范,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必将给族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也一定会为地方文化挖掘贡献沈氏家族力量。

面对这样一部族谱,相信每位读者一定会在字里行间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以人为镜知得失也好,自检反思明事理也罢,终将是要对先祖致敬缅怀,对家族祝福歌颂,对社会贡献和睦。

这是我们修编族谱一以贯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衷心祈福岁月静好,亲情永续,人才辈出,家族兴旺!

二0二二年七月三十日凌晨于陕西汉阴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